●信可信的专家 做理性的受众
当接触到“专家”传递的信息时,也要分析下这是什么样的专家,他可能发出错误的信息吗?
首先应分析下他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吗,是经常了解最新进展的专家吗?专家所说结论的前提是什么?专家是否被断章取义了?专家是否被商业利益影响了?
比如有的专家说“带花的黄瓜是上了避孕药的”,他可能不是植物生理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方面的专家,说了外行话。
有的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说“高血压患者可用蚝油替代盐调味”,说明他不仅不懂食品营养,也没有看过蚝油的营养标签,看一下标签就会发现蚝油中含有盐,钠的含量可能还不低。
作为信息的受众,公众往往容易被耸人听闻的词汇所吸引;往往对负面信息更感兴趣,人们喜欢一个简单的结论,不愿意思考;容易迷信权威,不相信自己;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容易被感性词汇所煽动。
比如有的宣传信息说“没有哪种动物成年之后还喝奶”,很容易让人认为是真的,没有人认真分析,其他成年动物不喝奶是因为它们不会畜牧其他动物,也通常没有条件在成年后喝到奶。
受众喜欢看可操作性强的做法,梦想低成本轻松解决健康问题,期望某种食物偏方能包治百病,这是当年张悟本的绿豆、茄子养生能吸引人的原因。
错误信息经典案例深度解析
案例1 “胡萝卜必须用油炒”
先来看一下这些判断题——胡萝卜素吸收需要膳食脂肪帮助?(√)胡萝卜素吸收需要油炒、油炸?(×)胡萝卜素在肠道中和油脂形成乳化微球?(√)胡萝卜素必须在锅里溶入油脂才能吸收(×)胡萝卜素在热油中会氧化损失?(√)胡萝卜素溶于油脂会留在锅、盘中损失(√)胡萝卜细胞壁软化有利胡萝卜素吸收(√)
从以上判断题已经可以基本分析出,不需要油炒,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也可以吸收,而油炒可能还会造成氧化损失。
下面的实验数据可以提供进一步的证明。
研究发现,胡萝卜蒸8分钟后胡萝卜素保存率为90.5%,微波蒸7分钟为81.2%,油炒2分钟、加水炖8分钟,保存率为75.0%。不同类胡萝卜素的烹调前后保存率研究也发现,蒸、煮的保存率高于油炸。
代谢的实验研究证明,在熟蔬菜的情况下,极少量脂肪即可保证胡萝卜素的吸收
如用餐时不摄入脂肪,餐间零食中的油也有帮助吸收作用,甚至第二餐摄入脂肪亦可促进头一餐摄入的胡萝卜素吸收。
结论:少油烹调法对吸收胡萝卜素无妨,少油烹调对保存其他营养素有益。当前主要矛盾是烹调油摄入过量,在此情况下,强调吸收胡萝卜素必须油炒,会对大众产生误导。
案例2 “多吃杂粮全谷有害”
流行性的说法是多吃杂粮、全谷物会造成纤维过多,造成消化不良,妨碍矿物质吸收,进而宣传孩子不能吃全谷,老年人不能吃全谷,各类病人不能吃全谷。
但是,到底吃多少全谷才叫“过多”,天天只吃精白米面又有什么害处呢?
2012年,美国发布新规,要求学生午餐主食的50%为全谷物食品,3年后100%采用全谷物主食。
2007年和2013年发表的两篇文献研究表明,中国妇女吃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特别是精白米饭,可能增加I2型糖尿病的危险,吃白米饭最多的人与最少的人相比,糖尿病的相对风险为1.78倍。
WHO/FAO推荐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为每天25—35克,50克以上有害。膳食纤维摄入过多的害处主要有增加胃癌风险,影响铁、锌等元素吸收。
我国的膳食纤维平均摄入值仅为每天12.0克(2002全国调查),还不到推荐量的一半,离有害量相距甚远。
每天吃多少杂粮、全谷物会达到推荐量呢?参照图表,每天吃100克小米、100克红豆、100克玉米、500克菠菜和200克苹果的一日饮食含纤维量才能达到28.4克。显然大部分人吃不到这么多。
结论:增加全谷主食比例对营养供应有益,对预防慢性病意义重大。当前主要矛盾是慢性病问题,增加全谷主食比例对预防慢性病意义重大。在全谷严重摄入不足情况下,过度夸大全谷中膳食纤维的有害作用,会对大众产生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