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必须用油炒,营养才能吸收。菠菜豆腐一起吃易患肾结石。多吃全谷杂粮纤维过多会造成营养不良。不饱和脂肪酸有利心血管健康。牛奶蛋白质会促进癌症……”
这些错误的营养信息,你是不是也接受过,甚至以讹传讹地在传播着呢?
一项营养信息是否科学、准确,该如何判断?错误的营养信息是如何形成的,往往有怎样的特征?8月9日,由北京营养师协会主办的《营养信息误区分析》健康讲座上,中国农业大学范志红副教授讲述了如何正确评价营养信息,并对4个经典的错误营养信息案例进行了深度解析。
公众经常接触到纷繁复杂的营养信息,其中有不少是错误的信息,如何避免走入这些健康误区呢?
●评价营养信息时先打5个问号
范志红介绍说,在美国,评价营养信息有5个原则,分别是:这个信息合情合理吗?这个信息是哪里来的?相关试验是不是按严格规范设计的?该信息能否用于人类?这个信息是谁推荐的,谁会从中获得好处?
这些原则对中国大众理性评价营养信息同样是适用的,在选择相信某条营养信息前,不妨先打出5个问号。
1 信息是否合情合理?
首先,问问自己这条信息是否合乎情理。错误的信息往往不够合情合理,它听起来好到让人难以置信,并非建立在人们通常接受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科学理念基础之上。
2 信息是哪里来的?
其次,探求下信息的来源,是属于政府的推荐文件还是健康专业人员的忠告?它是否是一项研究的结果,是否发表在同行认同的正规学术刊物上?还是仅仅是个人意见或体验?或者是来自新闻故事或广告促销。来源是否可靠,应该作为你采信这条信息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
3 相关研究设计是否严格规范?
这条信息如果来自实验研究,那么研究的规范性是需要考虑的。比如实验设计有没有适当的对照?研究对象是否恰当,是否随机分组?是否采用单盲研究或双盲研究,对照中有没有设计安慰剂研究?有没有数目足够的研究受试者,以获得可靠的结果?对试验结果的解释是否正确?研究的重要性有没有被夸大?
这些都影响到营养信息结论的科学准确性。
4 该信息能否用于人类?
该研究是否使用实验动物?该研究是否属于体外的细胞或组织实验?实验中所用的食物和营养素的量与人类膳食的数量是否一致?研究结果是否可以外推到人类健康上?
要知道某些动物实验或人体体外实验,不能直接推导出人体试验的结论,因此了解研究实验对象,是进行信息判断时需要考虑的原则。
5 谁会从信息中获利?
相信这条营养信息,会产生什么样的商业结果?比如是否对销售某一种商品有格外的好处,是否会让杂志封面或者报纸标题显得更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