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市民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有营养。昨日,安徽省政府发布《安徽省食物与营养发展实施计划》,将在未来几年内提高安徽人的营养饮食结构,尤其是对农村地区和青少年、孕妇、老人等重点人群。
营养素摄入量定目标
省政府称,从现在起到2020年,将把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把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作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食物与营养发展方式转变,以营养目标指导食物消费,以食物消费目标引导食物生产。”
其中之一,是在全省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控制食用油和盐的消费量。“到2020年,全省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24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
省政府还提出了安徽人营养素摄入量目标,重点保障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量,保持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到2020年,全省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其中,谷类食物供能比不低于50%,脂肪供能比不高于30%;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78克,其中,优质蛋白质比例占45%以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到居民健康需求。”
控制营养性疾病增长
改善安徽人的膳食结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基本消除营养不良现象,控制营养性疾病增长,遏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
“到2020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5%以下;全省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其中,孕产妇、老年人贫血率控制在15%以下,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居民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率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省政府表示,将建立覆盖全省城乡的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信息,针对营养健康问题及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分类营养干预计划和措施,并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加以实施。
关注重点人群营养问题
那么,如何改善安徽人营养膳食结构呢?将通过调节农业生产结构,来引导食物消费。其中冷鲜肉、大豆系列制品、果蔬产、乳产品,都是安徽省下一步重点发展的产业。
省政府提到,将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的营养问题,开发种类齐全、营养素含量充足、价格低廉的营养食品,让农村地区居民用上营养补充产品。
此外,将做好孕产妇营养均衡调配,重点改善低收入人群孕妇膳食中钙、铁、锌和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状况,预防中高收入人群孕妇因膳食不合理而导致的肥胖、巨大儿等营养性疾病。大力倡导母乳喂养,重视农村地区6至24个月龄婴幼儿的辅食喂养与营养补充,加强母乳代用品和婴幼儿食品质量监管。
同时将农村儿童青少年作为重点对象。着力降低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保障工作。遏制城镇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