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颜色太浅的绿叶菜
大棚内的蔬菜远比直接光照作用下生长的好看诱人,叶子颜色浅,但营养成分肯定没法跟自然生长的应季蔬菜比。所以买绿叶菜要挑深色的。
2、有异味的蔬菜
不同于香菜、茴香等本身就有气味的蔬菜,农药残留多,或使用了劣质农药的蔬菜会有很刺鼻的异味,买之前可以先拿起来闻一闻。
3、有裂心的萝卜
有裂心的萝卜或瓜类最好别吃,很可能是遭受过严重的虫害,也有可能是因为人为的非正常种植过程造成的。
4、会长大的黄瓜
买回的黄瓜放一晚上,第二天又“长”大了,这肯定是使用过激素膨大剂。
5、豆芽
培育豆芽的土壤被水浸泡,而且一直保持湿润--这恰恰是细菌繁殖的最佳环境。
人们食用豆芽后生病的情况经常出现,即使你在自己家里种豆芽,也不能高枕无忧--不管你有多小心,大面积种植环境下滋生的有害菌同样会在你种的豆芽上出现。冲洗豆芽是不能清除有害菌的,惟一的办法就是用火煮或者炒它们。
6、包装好的绿叶蔬菜
包括莴苣和菠菜在内的绿叶菜,一直是近年来几种疾病肆虐的“罪魁祸首”。像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这样的有害菌,会通过多种途径污染蔬菜,比如带菌动物的粪便污染了土壤和水源,或是采摘和包装过程中接触到病菌。
专家提醒,包装过的蔬菜反倒更容易受污染,如果你想降低风险,那就选择整棵的新鲜蔬菜,而不是包装过的那种。。如果买卷心菜,最好将外面的叶子剥掉,因为那里更容易被污染。去掉外层叶子后,要洗洗手再去处理其他部分。但如果是菠菜这样的散叶蔬菜,里外叶子被污染的几率是一样的。惟一的办法还是加热杀菌。
7、半生牛肉馅
吃生的或五分熟的牛肉通常都得冒点儿风险,因为它们可能携带了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就算牛肉的生产过程没有一丝漏洞,还是存在带菌的可能。最保险的方法是选择经灭菌消毒的牛肉制品。绞好的牛肉馅比整块牛肉更不安全,因为它的加工程序更多,更容易被细菌污染。
14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通常只能让肉馅达到五分熟。而让肉馅熟透需要160摄氏度的高温,这样才能杀死细菌。熟透的肉馅里面呈褐色而不是粉色。
8、太硬的西红柿
越硬的西红柿植物激素使用越多,最好不要买,或者买回来别马上吃。放两三天延续一下成熟期,等它自然变软,这时不利于健康的催红素也已得到释放。另外,外红瓤绿的西红柿可能与催熟剂有关。
9、随意采摘的野菜
不要随意采摘、购买、食用野菜。有些野菜即使无毒,多吃对人体的健康也有损害。如灰菜、苋菜、苜蓿、槐花等含有可导致过敏的物质,吃后易使人经日光照射诱发日光性皮炎。
另外,工业废水、化肥农药在土壤中易污染野菜,更加不利于人体健康。
10、寿司
寿司的最大问题是寄生虫--绦虫、扁形虫和蛔虫,像生鱼中就很可能含有这些寄生虫。要想吃得放心,最好去正规的日式餐厅,那里的厨师不但懂得如何挑选最好的鱼,还知道什么样的鱼肉可能有寄生虫,并在制作寿司的过程中把它们去掉。虽然不能保证生鱼百分百安全,但是,吃时蘸酱汁或者青芥可能起到一些杀菌作用。
鱼至少在145摄氏度的高温下烹调1分钟,这样可杀寄生虫。但是,那就不是寿司了。惟一可生吃鱼又保证不携带寄生虫的方法,是吃用冷冻鱼做成的寿司。生鱼在零下31摄氏度的温度下,冷冻至少15小时可杀死寄生虫。
11、生鸡肉
生鸡肉是“声名狼藉”的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携带者。最大的风险因素不是吃鸡肉,只要把鸡做熟,在切开它时不会有粉色的部分就行,而是在做鸡肉时,其他食物交叉感染。
专家提醒,处理生鸡肉时要特别小心。切过鸡肉后要立即洗干净刀、菜板、灶台和你的手,避免鸡肉中的细菌传播到其他食品上。你将鸡肉放到烤架上后,要把用过的盘子洗净,或是换个。
12、沙拉酱
沙拉酱在存放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变质,但是由于沙拉酱的独特气味和微酸的口感,很多人都无法察觉到它已经坏了。
解决办法:密封并将沙拉酱放在冰箱里冷藏,不要吃过了保质期的沙拉酱。如果自己在家做沙拉酱,一定要确保所有原料新鲜且没被污染,制作器皿也要干净。
13、未经高温消毒的奶酪
市面上大部分牛奶都经过了巴氏灭菌处理。大多数人都知道,应该喝经过高温灭菌的牛奶。但你想过吗,也许你吃的奶酪并没有经过这样的处理。很多软奶酪都是未经高温杀菌的。虽然有机构称未经高温杀菌的奶酪至少能保存60天,但它们还是存在致病的危险。因此,建议孕妇、儿童、老人和免疫力较差的人不要食用这类奶酪。
专家建议,最好在购买前看清奶酪包装上的说明,一般在成分表里都会注明奶酪使用的是经巴氏杀菌处理的牛奶,还是未经处理的牛奶。虽然软奶酪味道更好,但在食用时还得给你提个醒:你是在拿健康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