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还要不要生二孩?
来看看妇科主诊医生的坐诊手记吧——
牺牲健康刻意追“娃”,“追”到的或许是美丽泡沫
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对于大家普遍关注的何时落地二孩政策的问题,给出明确答复:“明年”。据悉,在前期调查中,发现多数群众希望能够生育两个孩子,20-44岁已婚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数是1.93个,农村是2.1个左右,城镇是1.8个左右;还有80%的人希望有儿有女。
这样的回复和调查数据的公布,有人欢喜有人忧。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陷入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焦虑中。
浙大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门诊副主任医师阮恒超在国家发布消息后,上周连续坐了三次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约一成向她咨询生二孩的事情,大多是高龄女性。结合门诊情况,她在微信朋友圈发文提醒:错过最佳生育年龄真的不要勉强,只有一个孩子也很美。让我们看看她三次坐诊的手记吧,对一些想生二孩的高龄女性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心灵鸡汤”。
上午门诊,来了一名老病号,44岁,一名37岁的好姐妹一起陪着她,来看门诊的目的是想生二孩。等化验结果出来后,发现存在支原体感染,我建议她最近三个月要吃四环素类的药物控制感染,这种药对胎儿有影响,建议等停药了再考虑怀孕。
没想到这个医嘱一下去,她就急得跳起来了。
“阮医生,我等不起了,再等下去我就更高龄了。我已经生了一个小子,去年已经住校了,每天回家都没事可做,这次来看你的门诊,就是想和你商量是不是能不用这个药。”她说,她已经问了当地的医生,说不用这个药也不是不可以的,如果要怀孕的话,一定要停药。
和她一起来的37岁的小姐妹也是冲着生二孩来的,两个人生一孩的时候,恰巧同时出生,这次两个好姐妹相约一起来咨询,也希望最好能一同生二孩。
对于这样强烈的生二孩的欲望,我能理解。上了35周岁以后,就是高龄产妇了,时间确实一天比一天少,但是如果不好好控制感染,不但不容易怀孕,而且即使怀上了,也容易流产。
我只想劝劝那些还没控制好妇科疾病的高龄产妇,砍柴不误磨刀工,虽然时间宝贵,也不要急躁冒进。
看了这么多患者,阮恒超也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在朋友圈提醒一下大家。
阮医生自己出生于1979年,是独生子,爱人不是独生子,所以生了一娃后,就没想过生二孩。直到去年年初,我省“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后,他们才有了生二孩的机会。但是马上两年过去了,阮医生夫妻俩都还没有生二孩的计划。如果要生二孩,阮医生也将加入高龄产妇的队伍。
“我们这一代,本身就是独生子,对于兄弟姐妹的概念没有上世纪70年代初的人深。现在40岁出头、50岁出头的人,小时候都是有兄弟姐妹的,加上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差不多都到了住校读书的年龄,所以二孩政策放开后,他们对于生二孩的欲望比我们这些70末以及80后的人都强烈。”阮医生说,对于二孩他们并不抵触,但是不会刻意为之,因为一孩的生活也是很美的。不要因为生二孩,而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
对于这些高龄且生育欲望强烈的女性,阮医生想借朋友圈里的话,和这些女性共勉:
“但凡改革,总要革掉一部分人的利益,无法十全十美。社会的进步,都是遵循了这个道理。而我们则是被革掉的那部分人,既被革掉了兄弟姐妹,又被革掉了早点做二孩妈妈的资格。但我又觉得十分荣幸,至少社会的进步有我们这一代如此特殊的贡献。
我想劝劝那些高龄还想生育的伟大母亲,有的时候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不怨天不尤人,珍惜眼前,风景也依然美丽。二胎宝宝很美,但如果牺牲自己的健康刻意为之,结局也许仅仅是美丽的肥皂泡沫。高龄,自然生育困难,高龄妊娠风险增大,高危儿出生概率更大!
有的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就让我们在遗憾中且行且珍惜!”
周末门诊,来的人特别多,一天看了70多号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名53岁的大姐,心急火燎地和我说想生二孩,一个劲地问我:能不能生?该准备些什么?如果怀了会有哪些风险?
我听了很无奈,这位大姐还在做HRT治疗(即激素替代治疗,通过外部补充雌激素等来缓解更年期的各种不适症状),已经有两年多了。因为激素治疗,她还能来例假,一旦治疗停止,她的例假也会没有。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治疗,就是因为她的卵巢功能已经衰退了。而正是激素治疗给她带来例假这样的假象,让她以为自己还有生娃的希望。
虽然再次怀孕的希望几乎没有,但我实在不忍心打击这个满怀期望的母亲,只能婉转地告诉她:“你这样的情况,要怀上孩子,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建议你到我们的辅助生殖中心咨询一下,再做决断吧。”
这样的高龄,还满怀希望想怀二孩,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打消她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