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美国人的心脏健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015年 6月 16日做出一项裁定:逐步去除加工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酸。
奶制品及反刍动物肉类中天然就含有反式脂肪酸,人造反式脂肪酸则主要来自工业生产的部分氢化植物油。
过去部分氢化油被列为“公认安全”的级别。FDA此次否定了这一观点,设置了一个3 年的适应期,适应期过后,除非特批,否则在人类食品中禁止添加部分氢化油。
对于消费者,FDA鼓励检查食物的配料表中是否有部分氢化油,并阅读营养成分表。假如反式脂肪酸一项为0,说明一份该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少于0.5克。
食物中不会再有反式脂肪酸了?请注意文件中的这几个关键词:人造反式脂肪酸、禁止添加、部分氢化油。
反式脂肪酸的来源有二:一,天然来源,包括牛奶在内的很多天然食物中本就有一定的反式脂肪酸。二,加工来源,植物油的氢化、精炼以及长时间高温油炸食物。油脂通过加氢处理转变成的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叫作“氢化油”或“部分氢化油”。
这次只是说不能再使用部分氢化油。如果是食物中本身含有的反式脂肪酸以及完全氢化油并不在“黑名单”里。
减低人造反式脂肪酸中的部分氢化油对于健康意义重大,各类加工食品、烘焙点心、油炸膨化零食目前仍是日常百姓消费氢化油的主要来源。
反式脂肪酸有什么危害?几年前有关反式脂肪酸媒体上有过大篇幅的报道,曾有人将其形容为:“危害堪比杀虫剂”“将致糖尿病大爆发”“人类食品史上最大灾难”“导致乳腺癌”“影响儿童发育”……
1.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其实反式脂肪酸最显着的作用是会升高LDL-C(俗称的“坏胆固醇”),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这方面证据最为充分。
这次FDA的禁令也在说是为美国人心脏健康负责。
2.其他影响证据尚不充分
反式脂肪酸诸如增加癌症风险、认知功能等等作用证据其实并不充分。至于反式脂肪酸与糖尿病、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基于现有证据尚不能确定。
因此,为了避免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带来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是控制每日反式脂肪酸的供能在1%以下,也就是大约2 克。
如果考虑中国人群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水平,我个人建议对待反式脂肪酸的态度应是“尽量减少,但不必杯弓蛇影”。
国人需要担心反式脂肪酸吗?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于2013年也曾发布《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
整体来看反式脂肪酸摄入情况并不严重,根据2011年的食品摄入数据,全国反式脂肪酸平均摄入量为0.39 g/d,城市平均为0.52 g/d,远低于2 g的标准。
此外,2013年后随着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推行以及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重视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了,居民摄入量应当有所下降。
目前人群总油脂量的消费增加对于健康可能有更大层面上的损害,不容小觑。
因此,减少烹调油、少吃高脂食品比恐惧反式脂肪酸更有意义。
哪些食物含反式脂肪酸?
国内的饮食结构中夹心饼干、酥性饼干、奶油蛋糕、薯条、炸鸡、油条等等算是反式脂肪酸风险较高的。
巧克力糖果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0.89 g/100 g,植物油其次,然后是烘烤食品、调味品、油饼油条在0.30~0.50 g/100 g 之间。
未来食品行业需要推广植物油精炼的新工艺以及保证各类脂肪酸比例协调的前提下,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
“零反式脂肪酸”是骗人吗?
要注意的是有一个“0”界限值的概念。
美国是每份食物反式脂肪酸在0.5 g 以内可以标为0,我国标准是100 g(固体)或100 ml(液体)中小于等于0.3 g 可以标注“无或不含反式脂肪酸”。
就我在超市的观察,除了个别糖果、奶粉外基本找不到反式脂肪酸含量不是0 的情况
这种标注规范有助于推进食品企业改进技术,比如使用棕榈油代替氢化植物油,不过只要消费者对于醇香酥脆口感的需要,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往往还是少不了的。
如何减少摄入反式脂肪酸?
做到如下几点:1、控制每天烹调油的用量;2、留意食品包装上的反式脂肪酸含量;3、少吃肥肉、奶油;4、避免油温过高和反复煎炸。
如何判断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我国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必须在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因此直接看背后的营养成分表即可。
对于在外就餐的人们,如果想要降低反式脂肪酸摄入,我的建议是:
1、如果不能确定配料使用的是天然奶油或者天然牛奶,就不要在冷饮店、蛋糕房买类似成分的食物。
2、平时选择卫生安全等级较高的餐厅,少选择油炸食品。
3、其实相比于植物油反复煎炸出现的那部分反式脂肪酸,大量摄入“大油”“地沟油”更值得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