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制卤菜、私房烘焙、祖传招牌菜……只要你加对方微信、在线支付,美食就会送上门。借着微信营销的东风,“微信私房菜”火了,不少经营者赚得盆满钵满。然而,销售火爆的背后,食品安全、售后维权难等隐患也不容忽视。
据了解,上个月,四川成都的“美食达人”祝先生看到自己朋友圈里有一家“私房烘焙”很火,就买了三盒蛋糕,谁知一家三口吃完后都拉了两天肚子,这一直让他对朋友圈里的美食心有余悸。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家“微信私房菜”,经营者均表示没有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顾客大多是朋友介绍来的,每天卖出那么多货,从来没出过问题。
对此,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部主任喻军说,“微信私房菜”经营零散、私密,且商家地址不明、资质不全、食材来源不明,监管难度很大,消费者事后维权也将十分困难。消费者在用微信交易购买食品时要加强风险意识,谨慎选择,发现问题及时向食药监部门或工商部门举报。
多名消费者表示,不应将“微信私房菜”等微信营销“一棍子打死”,长远来看,应参照电子商务为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工商、食药监、物价以及微信平台应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