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膳食盐摄入量是控制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措施,很明显,人群具备一定的减盐限盐技能是这一措施奏效的前提条件。但是,“中国城市居民盐相关知信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于盐与健康的基本知识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高盐食物和高盐调味品的认知较低,控盐行为缺乏主动性。
盐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必需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适当的盐(钠)摄入,可调节体内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维持血压正常、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等;但如果长期摄入过多的盐,就对健康造成危害,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我国居民饮食讲究“咸鲜”,盐摄入较高,2010年的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有近四分之三的居民每天摄入盐的量超过6克的推荐摄入量标准。随着我国高血压人数的不断攀升,如何控制居民盐摄入愈来愈受到关注。
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地传播盐相关健康知识和减盐技能,提高居民对该健康问题的认识,指导居民选择低盐膳食,是控制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流行的一个重要措施。为了解我国城市居民对盐相关的健康素养,给制定有效的宣传措施提供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实施了“中国城市居民盐相关知信行调查”项目,于今年5—9月分别在广州、武汉、成都和沈阳的28,000余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和在校教职员工中开展。
调查发现如下:
一、盐与健康基本知识有待提高
35.4%学生知道我国推荐的健康成人每日盐的摄入量(6克)的标准,低于家长(46.3%)和教师(50.9%);32.8%学生知道食盐中的“钠”对健康有影响,也低于家长(45.1%)和教师(66.0%)知道长期吃比较咸的食物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的比例相对较高,学生为70.3%,家长为75.4%,教师为85.3%。
二、对高盐食物认知较低
只有2.7%的学生、3.6%的家长、4.0%的教师能够全部选出5种含盐高的调味品(酱油、酱类、味精、豆腐乳、花生酱/沙拉酱),其中,对于花生酱和沙拉酱的认识最低,不足15%;在含有较多的“看不到的盐”的8种常见食品中,只有1%能够全部选出,其中对奶酪和龙须面的认知度最低,约20%。
三、高盐食物摄入较高
约55%的调查对象每周至少吃一次含盐高的调味品,如咸菜、腐乳、臭豆腐、酱类(豆瓣酱、黄酱、花生酱、沙拉酱等);51.2%家长和40.9%教师每周至少吃一次加工肉制品、盐焗坚果、果脯、方便面、薯片等含盐较高的食物,学生更是高达72.7%。
四、控盐相关行为有待改善
约四分之一的家长和教师、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听说过低钠盐,仅有14.1%的家庭经常使用低钠盐。约三分之一的家长和教师、近半数的学生没有听说过限盐勺,25.5%家庭有限盐勺,但其中只有26.4%的家庭经常用它来控制一家人用盐量,近半数根本不用或只当普通盐勺使用。购买食品时,仅有22.8%的家长、25.4%的教师和17.7%的学生经常或总是选择含盐低的食物,约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从不或很少主动选择含盐低的食物。在外就餐时,51.7%的家长、54.6%的教师、61.6%的学生很少或从不要求把饭菜做的清淡些。约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知道营养成分表中必须标示钠,只有约15%的调查对象经常或总是根据营养成分表来挑选食物。
五、盐相关的健康知识获取途径
过去一年当中,主动了解过盐与健康的知识的家长有39.7%、教师为43.6%,而学生更低,为29.5%。调查对象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以电视健康栏目为主,其次为报纸杂志。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微信了解健康知识的比例,家长、教师和学生分别为22.3%、28.5%和20.1%,高于宣传手册、宣传栏等传统的健康传播手段。
六、家长对学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家长对盐相关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上升,同时孩子的知晓率也上升;家长对于含盐较高的调味品或食品认知准确,其孩子也有相对较高的认知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刘爱玲研究员说,上述调查结果提示,应进一步加大盐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力度。在内容上,应着重提高居民的认识和重视,使得发放的限盐勺等限盐措施能真正派上用场,同时,要介绍常见的高盐调味品和食品,使居民选购食物时做到心中有数。在形式上,应利用多种途径,尤其在当前我国使用移动网络的人群迅速增加,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
在宣传场所上,社区和学校应共同行动,通过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提高家庭的整体意识、知识水平和减盐技能;在人群上,应着重加强对家庭中负责做饭和采购的人群的宣教,另外,对儿童青少年的宣传教育也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