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科学家们采用两种方法来估计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一是根据健康人的膳食调查来推算适宜摄入量;二是根据人群观察实验(如膳食纤维与肠道相关指标)来确定摄入量。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显示,中国居民的膳食纤维摄入水平在15.6—19.6克/天之间。杨月欣研究员等利用65个县的调查资料,分析了16种蔬菜中总膳食纤维、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的含量,用该数据对中国农村居民1982、1992和2002年的营养调查膳食纤维摄入量进行补充,结果分别为34.44、28.05和23.62克/天。考虑到我国食物成分表膳食纤维数据仅有50%左右,且部分为粗纤维的数据,因此全国营养调查可能低估了至少20%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同时,参考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推荐量,建议我国成人(19—50岁)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为25—30克/天,并鼓励每日至少食用一份(60—80克)全谷物食品和400—500克蔬菜水果。儿童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应适当减少,从膳食的能量密度和营养需求考虑,14岁以下儿童的膳食纤维适宜摄入量可按照10克/1000千卡能量计算。婴儿和幼儿的膳食纤维推荐值目前还无法给出,这是因为母乳里虽然含有低聚糖,但并不含有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所以难以准确估计婴儿的摄入量。膳食纤维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也未制订,因为以腹胀、腹泻、产气等肠道不适症状作为观察指标,每种膳食纤维有不同量的耐受剂量,且差异较大。比如,不溶性膳食纤维类的麸皮,达到40克/天就会出现不良反应,而可溶性膳食纤维类的菊粉,每天90克的高摄入量都不会有副作用,因此,无法制订统一的上限值。
中国居民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普遍不足
高水平的膳食纤维摄入可以减少慢性病发生的风险,那么处于营养变迁阶段的中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又是怎样一个状况呢?很遗憾,中国居民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普遍不足。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何宇纳研究员介绍,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是具有最新全国人群代表性的研究数据,利用《2002中国食物成分表》对全国150个监测点6万余人的食物摄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的膳食纤维的摄入水平呈下降的趋势,目前平均每标准人日膳食纤维(不可溶)的摄入量为11克,城市与农村基本一致;由于食物成分表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数据不足,采用折算系数推算出每日膳食纤维总量约为13克。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膳食纤维的推荐量相比,能达到适宜摄入量(25克/天)的人群不足5%。不过,“这一调查结果的背后也不排除有数据不足、估值偏低的因素,”杨月欣研究员强调说:“评估中国居民的膳食纤维摄入状况,需要进一步的科技支持。”
调查还显示,蔬菜水果、粮谷类和豆类是中国居民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而通过对18—64岁成年人膳食纤维与肥胖、血糖水平、血压值的相关分析研究显示,来源于粮谷类食物的膳食纤维与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膳食纤维摄入量高的人群比摄入量低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低;来源于蔬菜水果的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成负相关,蔬菜水果来源的膳食纤维摄入量高的人群比摄入量低的人群发生超重肥胖、高血压的风险低。
显然,粮谷来源和蔬果来源的膳食纤维在健康保护方面各有擅长,相互不可替代。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粮谷类摄入量越来越少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所以,倡导、推动全谷物的消费显然更加可行。达能营养中心科学委员会主席陈君石院士认为:“这可以让人们在同等摄入量的情况下,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以减少慢性病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