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是第17个“国际口吃日”。“如果你愿意,请您从今天开始,耐心听每一个口吃者说话,给口吃者一个理解和鼓励的眼神,让更多的人听到他们的声音!”
“尊重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差异性。比如口吃儿童在学校上学时,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他们常常会把口吃当成生理缺陷来对待。从儿童教育角度来看,这是缺乏对人的最起码的尊重,应该给口吃儿童一个自由表达的舞台和宽容的环境。
口吃只是一种暂时的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完全可以通过坚持练习而改变。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城市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副研究员冯刚介绍,他小时候也有口吃的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成长,社会经验和阅历的丰富,他越来越自信,尤其是在心理放松的时候,他说话十分流畅。“造成口吃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当前的社会压力太大。这种社会压力主要包括来自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冯刚如是说。
北京曼歌语言机构的有关专家也在研究中发现,这些口吃患者单靠他们自己努力去改变自己的语言方式,努力调整自己说话时的心态,而如果周围人对他们的努力不能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能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他们改变口吃的道路就很艰辛和痛苦,就需要花费更多代价。因此,口吃者个体要首先从心理上解除压力,其次社会也要给口吃者一个自由表达的舞台,尊重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多讲话、多练习,就能改变语言习惯。
口吃是一种语言流畅性障碍,它严重影响人的学习效率,损害着人的心理健康。据统计,目前口吃患者约占全球人口的1%,男女比例为5:1,这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但是,世界对这个口吃群体的问题了解甚少,对口吃患者内心的痛苦感受不深,普遍缺乏理解和同情。中国社会对口吃群体的关注程度更低。
从1997年开始,10月22日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口吃日”,以唤起全球范围对口吃患者的关注,增进国际社会对口吃问题的认识。这是继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等“健康日”之后,又一个全球范围的大众“健康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