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足够的水分
旅行期间赶来赶去,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给身体足够的水分。
韩慧敏说:“尤其是到气候寒冷的地方时,孩子可能不容易觉得口渴,喝的水自然不够。在寒冷的国家或冬季的气候,空气干燥,如果没有喝足够的水,很容易使身体脱水。要鼓励孩子喝水,最好让孩子随身携带一瓶水,并定期提醒他们喝。”
脱水的常见症状包括口渴、口干、昏厥、头晕、四肢无力等。某些地方的自来水也许不适合饮用,最好先查明。
夜宵
放假时晚间经常吃夜宵,假期结束发现体重增加了。但韩慧敏解释,体重增加,是因为每日摄入总热量超标所造成,这跟进餐的时间没有关系:“事实上,如果假期间的活动包括许多体力活动或是徒步的时间长,孩子可能需要补充额外的热量。”
食品安全是首要考量
出门在外,食品安全应是父母首要的考量。
韩慧敏提醒:“父母应该随时随地遵守食品安全规则,防止不适、腹泻和呕吐。尽量避免在卫生水平不佳的地方吃东西,此外,确保食物都完全煮熟,并在烹煮的一个小时内吃完。”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1岁之前应该避免食用生食。因为小孩的消化系统不比成人,最好在孩子4岁之后再给他们吃生食。
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卫生,尤其是经常洗手:“可以随身携带湿纸巾或杀菌剂,在进食前一定要洗手。”
韩慧敏也鼓励家长提早为旅行做准备。“如果父母知道目的地的食物和孩子平时的饮食习惯很不同,那不妨给孩子一点心理准备,让孩子知道假期时的饮食可能会与平常熟悉的不同,并向孩子解释,这是因为在目的地比较难找到孩子熟悉的食物,或当地采用不同风格的烹饪方式等。另外,也可事先在家里向孩子推介目的地的食品,让他们先尝试”。
家长也可以做一些功课,找出适合一家大小的用餐去处,那更理想。同时应把孩子最喜欢的健康零食带在手上,在孩子吃不惯当地食物时,这些都可以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