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一直流传着“歪瓜裂枣更好吃”的说法,但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畸形果蔬是打了激素,不能吃”的观点也在流传。记者专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冯晓元、高级农艺师王小伟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植物学博士史军,告诉读者权威答案。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畸形果蔬有草莓、西红柿、葡萄、苹果、胡萝卜等,其形成原因有很多种,首先,在自然情况下,温度反常、缺水、强光等物理环境,或病虫害、杂草等因素都会导致果蔬畸形。其次,植物授粉不良,种子发育参差不齐也会形成畸形果蔬。再次,幼瓜发育后期肥水供应不足,营养缺乏造成不同部位生长速度不一致,最终导致果蔬形状不正常。最后,在种植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也会导致果蔬畸形。总体来说,果蔬畸形主要是由“自然逆境胁迫”和“人为”两种原因导致的。一般来说,对消费者而言,很难判断自己买到的畸形果蔬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说到“歪瓜裂枣”更好吃的观点,史军认为这种说法比较片面,因为有些果蔬在逆境胁迫下,可能会生长速度减缓或更趋于成熟,促使乙烯更快释放,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类,因而口感会更甜,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民间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另一些生长过快导致畸形的果蔬,营养物质尚未来得及积累,反而口味寡淡、质感不佳,甚至有的果蔬在生长中,承受了不当压力,果蔬内细胞壁不断加厚,排列紧密,纤维变粗,组织硬化,从而导致口感变差。遗憾的是,其口感是变好还是变差无法单从外表判断。其实,果蔬的口味主要是由种植区域、生长条件和品种本身决定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以草莓为例,日本品种的草莓一般个头偏小、质地偏软、口味偏甜、香气浓郁,欧美品种的草莓则个头偏大、质地偏硬、口味偏酸。它们都有畸形果实,但口味与畸形与否无关。另外,在营养品质方面,对于同品种果蔬,长相难看的与好看的相比,也不会有显著区别。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市面上的畸形果蔬绝大多数是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即使不小心吃到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歪瓜”,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植物激素与人体激素在化学性质上差异相当大,并且代谢机制也各不相同,从目前已有的实验结果来看,对人体是安全的。因此,一般来说,畸形果蔬可放心食用,但“裂枣”最好别吃。因为外皮对果实有很大的保护作用,如果其破裂,果实就可能有被许多细菌及虫卵等污染的风险,吃了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有病虫害的果实,还可能含致病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