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首次确立了健康城市的理念,指出一个健康的城市从建设到管理都应以人的健康为中心。20多年来,全球已经有4000多个城市参与到打造健康城市的行动中。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专家建议和以往经验,总结出了健康城市的五个努力方向,涉及慢病预防、心理健康、生存环境、卫生服务和生活方式。为此,本报特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钮文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测评部主任肖震宇,结合国情谈谈如何打造中国式健康城市,帮老百姓过上健康生活。
目标一
多方管好慢病
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全球报告中指出,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所有死亡的60%,其中80%的慢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包括中国)。我国被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困扰的慢病患者已超过2.6亿。
慢病是全球问题,英国人也深受困扰。英国卫生部门的慢病俱乐部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位于英格兰的巴尼斯俱乐部,接纳医院推荐来需要缓解慢性病的患者。入会前,申请者会被询问现病史、既往病史、家族史、体检结果等,并建立电子档案。加入后,会员可在手机上安装一款软件,身体状况和治疗情况可自动传送到数据库,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状况,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康复过程中,教练根据患者的体重、心率等做出个体化安排。
不难看出,管理慢病应该调动和综合个人、社区和国家资源。具体做起来,要在三方面努力:第一,鼓励民众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至少体检一次,重点检查与生命体征关系密切的项目,如血糖、血脂、血压、心电图、肿瘤标记物等,追踪检查结果,记录个人健康信息。第二,培养专业健康管理人员,比如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并从政策法规层面加以规范。构建完善的健康管理系统,比如建立电子档案,搭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远程健康管理。第三,让老百姓学会自测风险。比如可在社区推广“疾病风险评估图表”,根据年龄、性别、血压、糖尿病及总胆固醇水平等变量判断未来10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分为红、黄、绿三个等级,区分应对。
目标二
“心灵驿站”减压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0亿人正在经历心理精神疾病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公布的《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近两成城市居民有过心理问题,仅有不足18%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为“好”。
早在20世纪初期,西方发达国家因压力过大引起的个体身心疾病和组织效率降低等问题就引起广泛重视。针对整体国民,英国政府要求国家统计局拟定衡量居民“整体幸福”的方法,作为政府决策核心指标。针对社区居民,美国建立了社区心理卫生中心,由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学者、社工、心理卫生护士及心理治疗师等组成,以日间治疗和预防为主。针对青少年,德国要求青少年每年进行心理体检;日本在学校里设置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
不少中国人的认识仍停留在“身体没毛病就是健康”的阶段,很少关心心理健康。因此,首先要开展全民心理体检。政府每年调查一次国民精神健康状况,帮相关部门及时调整政策。企业每年两次员工心理检查,尤其是工作压力相对较大、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金融、传媒、医疗等行业,及时了解员工心理状态,合理调整劳动岗位及强度,同时引入EAP(员工促进计划)服务,时刻为员工减压。社区定期安排心理咨询师义诊,帮助居民放下包袱,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开设“心灵驿站”,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开始实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的建设试点,等积累经验后将在全市范围推广普及,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心理健康服务。
目标三
管好嘴、用好腿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国人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变化很大,因营养过剩或不均衡、作息时间不规律导致的疾病明显增多。
事实上,生活方式问题在全球都很普遍。对此,美国政府开始重视全民健康教育,如多锻炼、克制饮食、戒烟、常测血压等。企业也积极关心员工的生活方式问题,比如默沙东常发布激励措施,如果员工把自己的健康控制得很好,公司会在其医疗保险中给予优惠措施;公司还会定期录制健康相关视频,告诉员工采用哪些方法来维持健康。
除了借鉴美国国家和企业层面的经验外,每个人都需要管好生活方式,记住12个字:管好嘴、用好腿、不抽烟、不喝酒。1.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保持一口肉、两口饭、三口水果、四口蔬菜的比例。2.适度运动,以每周五天,每天30分钟轻微出汗的运动为宜,如游泳、慢跑。3.人人都知道抽烟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戒烟需要国家和家庭成员的监督。比如美国几乎所有公共场所都是无烟的,吸烟者只能在几个指定的角落吸烟。4.适度喝酒被证实有益健康,但不能过量。WHO建议,男性每日摄入酒精量不超过20克,女性应更少一些,可用“饮酒量×酒精浓度×0.8”这个公式计算。
目标四
医疗服务到位
近年来,医疗纠纷成为世界难题,我国情况更为严峻。如果一个国家的医生和患者得不到对方的尊重那么这个国家整体自然称不上健康。
在正确医疗方面,德国做得不错。德国人的医疗满意度很高,得益于国家对医疗的投入高。据2013年欧盟健康报告显示,由于医疗卫生投入大,德国在48个医疗指标调查中,整体名列前茅。德国患者在数分钟内就可成功预约就诊时间,无需长时间等待;病人可自由选择医生、治疗时间和治疗方式。
对我国而言,第一,医疗应去行政化,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当社会上可信赖的私立医院越多,医疗服务越市场化,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也会越高。第二,持续推广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以及预约制度,让大医院专攻疑难病,维持适度宽松的环境。第四,学习日本建立“患者服务至上委员会”,为患者提供一些便利服务以及人文关怀,包括提供各种生活用品、接待投诉、倾听烦恼、收集意见等。第五,重视保护患者隐私,包括病床和诊室配帘子、学生见习征得患者同意、病历中患者照片涉及隐私部位时用纸帘遮盖等。
目标五
空气饮食安全
医学界权威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估计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35万~50万人早亡。我国的水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也比较严重。
在治理空气方面,英国的经验值得借鉴。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80年代后,政府出台政策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车发展、减少尾气排放等。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不达标的地区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
这提示我们,改善生存环境,政府责无旁贷。比如大气污染,首先需要弄清污染源,包括建设监测站是否够多,力求监测数据准确,并向公众和研究人员公开。老百姓也要从自身做起,少开车、戒烧烤,不放烟花等。食品安全问题上,要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完善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检测手段也要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