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胶原蛋白,科学事实和科普表达之间的关系又掀起了一场争论。对胶原蛋白美容的忽悠营销,我从09年就开始批驳,此后也在很多文章和访谈中批判过。对于我的文章是不是为它辩护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实在没有兴趣讨论。想看热闹的闲人们 ,让大家失望了。
不过,对于在科学事实和传达方式之间如何平衡,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一贯坚持的理念是:反对不靠谱的东西也不能用不靠谱的理由。可以避免讨论普通人不好理解的内容,但一旦谈到了,就不能为了所谓的“观点明确”而扭曲事实。
仔细回顾一下这次胶原蛋白事件的前前后后,这个例子很好地展示了“用不靠谱反对不靠谱”所带来的问题。在慢慢剖析之前,先说一个简单的例子:
当年蒙牛推出了造骨蛋白,基于科学的理论与实验证据,这个产品当然是忽悠。“赏心悦目”的科普是这么做的:
这个造骨蛋白有用吗?——没用,因为所有的蛋白吃下去都会被消化成氨基酸,不会有作用。
这个造骨蛋白安全吗?——不安全,因为如果它躲过消化进入血液,就可能致癌。
这两个回答当然是简单明了,分别用左手和右手回答的话,忠实的粉丝们也不会让它们去互搏。
但是,那些纠结于“到底该不该吃”的人们不是忠实粉丝,他们会去寻求别人的回答,比如厂家的代言人完全可以这么回答:
这个造骨蛋白有用吗?——有用,连反对我们的XX专家都说了,它可能躲过消化进入血液。
这个造骨蛋白安全吗?——安全,连反对我们的XX专家都说了,它吃下去会被消化成氨基酸,不会有害。
那些非忠实粉丝的消费者,如何能从这两个回答中分辨出哪个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