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至战国后期(前5000~前221年)】
神农时代就认识到灵芝对强身健体、益寿美颜的神奇作用。由于对灵芝的崇拜产生了神农季女死后葬于巫山化为灵芝的神话,塑造出代表灵芝文化的艺术形象--巫山神女。黄帝时代出现大量灵芝图谱。灵芝形状的美学意蕴启发了黄帝制作车骑把车盖设计成芝形的创意。灵芝还成为周王室宴会的美食,成为传统神话人物服饵成仙的神草,成为主流社会的时尚物品。春秋战国时期认识到灵芝丛生于腐朽木材,无花繁殖,一年可采三次的生态特征。
【秦汉时代(前221~公元220年)】
秦始皇、汉武帝为求长生不死不惜重金派方士入海上山寻找仙芝,汉武帝更是历时50年之久。灵芝神仙不死药之说,深得道家的追捧,道教祖师称句曲山有五种神芝。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甘泉宫产芝,皇帝的圣旨开启了产芝显符瑞的天人感应之说。古代唯物主义学者对灵芝的生长环境有进一步的认识。灵芝开始成为诗歌、曲辞的题材,或表现隐士超凡脱俗的自得,或表达朝臣歌颂皇德的奉迎,或抒发文士孤芳自赏的郁闷,或流露庶民企求身体健康的愿望。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时期,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削弱,人性得以张扬,社会崇尚老庄道学,追求长生悠闲自适,回归自然。"灵芝"、"紫芝"、"芝"等字眼频频出现在这时期的游仙诗、山水诗,田园诗、感怀诗中。上至皇帝、皇子、朝臣,下至隐士、布衣、道释中人,写此类诗者几乎没有不提到灵芝的,餐芝、玩芝、赠芝、采芝成为当时一种时尚行为。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描写了五大类数十种灵芝的形态、性味、功效和采集方法,葛洪还最早介绍灵芝种植方法。陶弘景收集编撰的《神农本草经注》令神农时代对灵芝的认识保存至今。
【隋唐时期(581~907年)】
唐朝皇帝崇尚道教,追求长生,自唐太宗李世民始先后有六个皇帝服金丹中毒而死。灵芝在唐皇朝不是作为长生不死之药,但作为天人感应的祥瑞之物备受推崇。大型类书《艺文类聚》将灵芝(木芝)列入"祥瑞部",反映了朝庭对灵芝的认识。因产芝朝臣上贺表可查考者十余篇,连文学家柳宗元王维亦不能免俗;地方官吏审理案件因芝草而影响对案件的判决。史书、笔记小品出现不少涉及灵芝素材的奇闻逸事,反映了人们对灵芝多角度的审美情趣。小品集《宣室志》首载了服食肉芝返老还壮的故事。唐代以灵芝入诗的数量很少,但在诗人李商隐、陆龟蒙的笔下灵芝的意蕴却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
【五代(907~960年)、宋(960~1279年)】
宋一代是中国灵芝文化发展的鼎盛期,以灵芝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数量之多,体裁之广,可谓空前绝后。灵芝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在宋代文人的笔下得到最全面的体现,最生动的刻画,最深刻的阐发。宋代灵芝诗词较魏晋文人对灵芝简单的摹写有更大的进步,作者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的灵芝美景,表现了作者爱好自然,追求健康、向往自由的感情。宋代皇帝或者为了掩饰外患,用灵芝瑞应景象粉饰太平,或者为了追求享乐,不断发动全国各地,向朝庭献芝。宋代臣民向朝庭献芝在中国历史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宋史五行志》详记着自太祖朝至宁宗朝(961~1202年)240年间有83个年份全国各地产芝、献芝的史料,共计记录着产芝献芝230起。另据载,真宗朝25年间,全国献芝计115次之多。
【元(1206~1368年)、明(1368~1644年)】
随着明朝科技文化和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众多以灵芝为题材的美术作品、砚、杯皿、首饰、玉器等,反映了灵芝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传统灵芝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从历代本草、笔记小说中撷取丰硕的灵芝资料,加以化裁归类,详尽介绍。
【清朝(1644~1911年)】
清一代灵芝文化得到健康平和、多姿多彩的发展。桐城派作家对灵芝的记叙文章朴实简练,记议得当,表达了对灵芝与人生的深刻、独到的见解。灵芝笔记小品内容有的奇诡怪异,有的呈祥兆吉,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灵芝以其独特的内涵和外貌进入社会人民生活,出现大批以灵芝为内容的美术作品、如意、漆器、砚、玉器等,以至乾隆对此类物品的鉴赏诗就达数10首之多。
灵芝对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保健功效。在未来的推广过程中,灵芝需要获得人们更多的认知和应用,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