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特色产业馆 » 蜂产业馆 » 行业新闻

进口VS国产:蜂蜜市场大打心理战

2014-04-10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中国是传统的养蜂国家,是世界蜂产品生产大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蜂蜜出口大国——这些成就一直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两年前,中央电视台曝出:国内部分蜂蜜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在售价较高的蜜种中掺入价格低廉的油菜花蜜等,有些企业甚至为了提高产量并且通过检测,在蜂蜜中勾兑用陈大米加工而成的果糖。
 
  一时间,国内蜂蜜行业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
 
  与此同时,进口蜂蜜长驱直入,迅速抢占中国高端市场,并开始向中端市场渗透。
 
  进口蜂蜜量大幅攀升
 
  最近,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希腊商人雅尼很忙。
 
  雅尼做了一辈子石材进出口贸易,可谓顺风顺水,不过最近两年却转了行,不仅琢磨起橄榄油生意,还心血来潮打起了希腊蜂蜜的主意。
 
  “目前,我们从希腊运过来的第一批蜂蜜还在茫茫大海上,预计将于12月23日抵达中国厦门。”雅尼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他第一次试单,重量只有1吨左右,蜜种包括栗子蜜、松花蜜、百花蜜和萨索斯蜂蜜4种,将主要销往厦门、重庆和郑州等地。
 
  说是心血来潮,其实并不准确。“我的家乡萨索斯岛(Thassos)在爱琴海北端,是希腊北部一座富饶的岛屿,盛产橄榄油和蜂蜜。在了解到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后,我决定把家乡的蜂蜜推销到中国。”雅尼说,中国人对蜂蜜的养生功效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但是中国国产蜂蜜的品质似乎不那么尽如人意,这也是他想要引入希腊蜂蜜的主要原因,希望带给中国人口感更好、更绿色健康的食品。
 
  更为重要的是,雅尼在决定将希腊蜂蜜引入中国之前,曾到各大超市对比过中国蜂蜜和进口蜂蜜的价格、品质等,同时把希腊蜂蜜样品拿给一些客户品尝,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很多客户都问什么时候能喝上希腊蜂蜜,所以他才决定第一次试单。
 
  “如果这次试单效果不错,那当然最好了;可如果不成功,我还是会引入一定数量的蜂蜜,与包括橄榄油在内的希腊绿色食品一起销售,以丰富我在华销售产品的种类。”雅尼说。
 
  和雅尼一样,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这使中国进口蜂蜜数量快速增长。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蜂蜜数量达到3300吨,较2011年增长36.6%;而到了今年上半年,蜂产品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为2261吨和243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6.07%和74.35%,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人越来越重视以保养、保健为基础的健康生活。纯天然、有‘绿色食品之冠’之称的蜂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人们保健食品的首选,其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资深有机农业专家唐宏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内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制造假蜂蜜、经营劣质蜂蜜,这导致蜂产品内销市场呈现混乱状态,消费者对国产蜂蜜的真假和品质等产生了习惯性的质疑,不得已逐渐把眼光投向了进口蜂产品。
 
  “可以说,混乱的内销市场给了进口蜂蜜‘可趁之机’。”唐宏泉说。
 
  洋蜂蜜价格高得惊人
 
  为了对比中外蜂蜜价格,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的华联超市(双井乐城店)、华润万家(双子座店)、家乐福(广渠门店)和乐天玛特(国瑞城店)等几大超市,发现国产蜂蜜品类主要有洋槐蜂蜜、枣花蜂蜜、紫云英蜂蜜等,每500克的价格集中在15元至40元之间;而进口蜂蜜主要来自德国、新西兰、泰国、澳大利亚等,品类则包括桉树花蜂蜜、龙眼蜂蜜、洋槐花蜂蜜、向日葵蜂蜜等,每500克的价格集中在80元至300元之间,有的甚至高达一两千元,在华销售价格远远高于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
 
  “不仅是零售终端的进口蜂蜜价格高企,事实上,从通关开始,进口蜂蜜价格已经‘高高在上’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与中国主要出口蜂蜜原料不同,进口蜂蜜以成品小包装为主,其产地国拥有完善的生产支持体系、雄厚的财政补贴政策,以及比较完善的机械化、信息化配套设施。
 
  连做蜂蜜生意的雅尼都承认,在中国,进口蜂蜜价格确实偏高。但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进口蜂蜜的成本高,除了蜂蜜本身的成本,海运费、税收、报关费、检验检疫费、陆运费和仓储费等层层环节的费用都要算进内。
 
  对于进口蜂蜜本身的成本,进口商一致认为,与国产蜂蜜大多是浓缩蜜、加工蜜不同,进口蜂蜜大部分都是纯天然成熟蜂蜜,因此价格较高。
 
  据了解,成熟蜜是指蜜蜂采集花朵上的花蜜,在蜂巢中由工蜂加入其唾液(即转化酶),经过反复充分酿造、脱水,使含水量降至20%以下,并使双糖充分转化为单糖后,挥发掉蜂蜜中多余的水分,成熟封盖后采收的自然成熟的蜂蜜。这个过程一般需要7天时间,所以成熟蜜产量少、成本高。这种蜂蜜长久存放不变质、不添加任何物质且可直接食用。
 
  而未成熟蜜则是采回不久的花蜜未经充分酿造,大多是一两天取蜜,许多营养物质不全面、不充足、不稳定。未成熟蜜一般在销售时,还要经过机械脱水浓缩,一般称之为浓缩蜜、加工蜜。
 
  “在我们国家的标准中,只要是经过蜜蜂的‘充分酿造’就可称为天然蜂蜜,因此非成熟蜜也可以称为天然蜂蜜;而德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对蜂蜜的定义则完全不同:不可以向其中添加任何物质,也不允许从其中移去任何物质(包括水分),否则就不能称为天然蜂蜜。”唐宏泉告诉记者,鉴于此,国产蜂蜜与部分洋蜂蜜确实存在成本差异。
 
  但唐宏泉认为,进口蜂产品的天价与其实际品质并不匹配。进口蜂产品与国产蜂产品的战争实际上是一场投机战和心理战。
 
  “国外厂商正是抓住了中国国内蜂产品市场暂时混乱的契机,投机炒作,抬高进口产品价格,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国内商家也利用了消费者对国产蜂蜜品质的质疑,在进口蜂蜜上大做文章。”唐宏泉说。
 
  进口蜂蜜抢占高端市场
 
  “我基本上不喝普通超市里的国产蜂蜜,而只喝从新西兰进口的纯天然蜂蜜。”在华联超市(双井乐城店),一位在北京国贸地区工作的白领王小姐告诉本报记者,她每年单买蜂蜜就要花六七千元,但她认为这是“投资健康,非常值得”。
 
  当记者提及国产蜂蜜时,王小姐摇了摇头说:“国产蜂蜜掺假那么厉害,哪敢喝呀?”
 
  不只是王小姐,她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已经不喝国产蜂蜜了,而是转向价格较高的进口蜂蜜。
 
  华联超市(双井乐城店)、华润万家(双子座店)等店内销售人员均告诉本报记者,进口蜂蜜销量非常不错,顾客都是消费水平比较高的人。
 
  线下如此,进口蜂蜜在线上的销售同样火爆。
 
  记者在淘宝网输入“蜂蜜”一词后发现,进口蜂蜜品牌可谓五花八门、数不胜数,但看起来销量都不错。记者随意点开一家专卖进口蜂蜜的直销店,发现其1个月内已卖出2151件纯天然蜂蜜。
 
  而在京东商城、1号店等网上超市,进口蜂蜜亦是进口食品中的热销品类。
 
  “进口蜂蜜一般都具备高档的外包装,并且营销积极、品牌识别力强,因此吸引了不少国人的眼球,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热衷追求洋品牌的年轻人,还有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人宁可花费比国产蜂蜜高几倍的价钱去购买。”武汉某公司总经理赵石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口蜂蜜已迅速抢占国内高端市场,并开始向中端市场渗透。
 
  相比之下,国内蜂企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来自农业部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蜂蜜原料产量高于上年同期,价格涨跌互现,蜂王浆产量基本持平,价格大幅下跌,油菜蜂王浆价格低于去年同期10元/千克至20元/千克;进入5月,洋槐蜂王浆的价格同比下降28%。
 
  上述报告认为,由于会议营销渠道受阻、食品和保健品市场监管力度加大等原因,蜂蜜企业整体效益下滑。
 
  对此,赵石涛分析说,目前,国内蜂企竞争激烈,还没有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和叫得响的品牌,而这正是国外蜂企的优势。他们有真正负责的行业协会,还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规模化的企业。
 
  “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中外蜂产品销售模式呈现两极化:洋蜂蜜在中国主打高端市场,有逐渐抢夺中国蜂企‘饭碗’的趋势;而本土品牌主打低端市场,其实也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赵石涛说。

  洋蜂蜜莫步洋奶粉后尘
 
  最近,进口蜂产品也曝出了负面新闻。
 
  山东青岛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新西兰进口蜂蜜实施检验时发现,该款标注为野花蜂蜜的产品被检出成分掺糖,不符合我国相关的标准规定,409箱不合格蜂蜜被依法“遣返”。
 
  另有多家境外媒体报道,新西兰每年大约只出产1500吨左右的麦卢卡蜂蜜,但每年全球却售出了1万多吨标注有“麦卢卡”的蜂蜜。显然,相当部分标着“麦卢卡”的蜂蜜其实只是普通蜂蜜甚至掺进了糖浆,却以高出普通蜂蜜几十倍的价格销售。这其中,有多少流入中国市场,不得而知。

  再以蜂胶为例。
 
  目前,我国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所谓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蜂胶。而中国蜂产品协会经过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专家交流后发现,上述两国其实基本上不生产蜂胶,也不允许包括蜂胶在内的任何蜂产品原料和产品出口。因此可以断定,不管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销售的蜂胶,还是在中国销售的所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蜂胶产品,其实并非产自澳、新两国。
 
  中国蜂产品协会代表团还专门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带回了12份蜂胶样品,交给浙江大学检测,结果8份是假蜂胶,并且质量远低于中国蜂胶。
 
  尽管如此,每年仍有约一两百万名中国消费者或在当地旅游时购买,或通过海外代购的方式购买所谓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蜂胶。
 
  这不禁让人想起洋奶粉。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洋奶粉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大肆扩张并逐渐取得主导地位。近年来,尽管洋奶粉也频频被媒体曝出存在质量问题,尽管国家相关部门甚至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在研究如何“拯救”国货,但是,洋奶粉依然紧紧扼住中国市场命门,甚至很多各种国外品牌的蜂蜜其实原料产自中国,贴个牌或出口转内销就“摇身一变”成了洋品牌,从此便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
 
  点评: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对进口劣质蜂产品施以重拳的同时,提高国产蜂产品质量与品质才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由于国内零售市场趋于饱和,企业竞争激烈,确实存在个别蜂农生产不成熟蜜和极少数企业将蜜种混配、掺入各种糖浆及添加物等现象,这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蜂产品的信任与认可。
 
  国产蜂蜜的消费者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他们更看重价格,致使国产蜂蜜做假有了可趁之机。
 
  为此,卫生部公布的GB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简称蜂蜜新国标)于2011年10月正式实施。
 
  然而,到了2012年6月,实施还不到一年的蜂蜜新国标即被卫生部列入需要修订的国家标准,暂停实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蜂蜜新国标虽然规定蜂蜜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蜂蜜以外的物质,如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以及防腐剂、增稠剂、澄清剂等,但对近年来日益泛滥的用大米糖浆掺兑蜂蜜的行为却未提及,被业界讥为一部“打真保假”的国标。
 
  好在,为了重塑消费者对国产蜂蜜的信心,养蜂人、蜂企、经销商和行业协会都在进行不懈的努力。
 
  事实上,业内一致认为,每个国家和地区出产的蜂蜜各有功效特色,口感也不一样,只有成本的差别,没有孰好孰坏之分。而真正的国产原蜜质量总体是不错的,大部分蜂蜜均为合格产品,其品质与进口蜂蜜并无较大差距。
 
  业内同样承认,一些国外较好的特色蜜种,其功效确实较好,并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国产蜂蜜在产品品质、农药残留、自然生态方面与某些洋蜂蜜相比,确实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更为重要的是,洋蜂蜜在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加工技术、品牌塑造和营销等方面则要远远好于国产蜂蜜,这是中外蜂产品的真正差距。
 
  师夷长技以自强。
 
  国家应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从源头上鼓励蜂农的养蜂积极性,制订更加符合国情和市场规范的质量标准,优选蜂种,扩大蜂群规模,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加工水平,严打伪劣掺假行为,提升国内蜂蜜品质和品牌的信誉度;同时,企业应致力于优质产品的开发和蜂业文化的宣传,消除消费者对蜂产品的神秘感,努力生产消费者放心的产品。
 
  显然,国产蜂蜜想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