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论坛
健康服务产业是以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以健康至上理念为指导,涵盖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营养健康、身体养护、健身娱乐、康复治疗与休养、身心与精神疗治等多个领域多产业集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凡是围绕和服务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服务部门均可纳入广义的健康服务业的范畴。
■夏杰长 瞿华
对健康服务业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健康服务业本质上就是医疗卫生业,或者基本从卫生服务、健康经济等角度去研究健康服务产业。我们认为,作为新兴的服务业,健康服务业要比医疗卫生业的范围广泛得多。健康服务产业是以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以健康至上理念为指导,涵盖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营养健康、身体养护、健身娱乐、康复治疗与休养、身心与精神疗治等多个领域多产业集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凡是围绕和服务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服务部门均可纳入广义的健康服务业的范畴。
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健康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产业中的重要内容。中等以上发达国家的健康服务消费总量约为GDP的5%至10%,美国超过15%。健康服务业在2006年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4%,2007年达17%,健康管理服务业中的巨头公司对国会的影响力不亚于军火商。由此可见健康服务业的巨大影响力。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服务业大有作为。那么,究竟如何推进我国健康服务业的有序高速发展呢?
一、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健康服务业,努力将其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
要将健康服务业放在挖掘中华医学精髓、弘扬中华医学文化,改善民生、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发展。要积极开拓健康服务业发展视野和领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健康产业”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服务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落脚点,从医学卫生、经济、社会、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等多角度多领域围绕健康服务广思考、深挖掘、出效益、保增长、促和谐。
《国际统计年鉴2011》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享有卫生设施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5%,低于南非(77%)、缅甸(81%)、墨西哥(85%)、俄罗斯(87%)、埃及(94%)等发展中国家,远低于日本(100%)、韩国(100%)、加拿大(100%)、英国(100%)、美国(100%)等发达国家。因此,必须加大健康服务业相关投入力度,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和设备条件,进一步扩大健康服务供给,缩小居民享受城乡健康服务的差距,尽快实现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均衡化;加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以及临床医学领域的研发,以科技集群推动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实施基本医疗健康服务和高端健康服务发展并举,促进高端健康服务市场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经营,培育健康服务业法制化发展环境;以一批重大项目和倾斜政策建设“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在改革开放和国际竞争中抢占商机和市场高地,使我国成为亚洲健康服务中心及全球海外华人的健康服务中心,最终将健康服务业培育为支柱产业。
二、加强政府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健康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很不成熟,政府应着重发挥舆论引导、政策引导、资金引导、政策法规的配套等方面的作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企事业单位,制定一些具有引导性的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或建议方案,引导相关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为老少边穷地区设立“健康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在人才流动方面,可以实行灵活的机制,鼓励医疗人员下乡下社区;为需要贷款的中小型健康服务企业和需要更大发展空间的大型健康服务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出台《健康产业促进法》及其他相关和配套的法律法规,使我国健康服务业在不断利好政策下有序、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三、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国际化的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
在市场经济和国际化大环境下,健康服务业应实施多层次、多元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既要加大投入发展好城乡医疗服务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和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信息化、网络化体系,以满足公民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又要普及多种业态(如牙齿健康、心理咨询、美容整形、老年护理等),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小型诊所、事务所、医生办公室等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着重做大做强高端健康服务市场以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创造条件着力打造若干个(家)健康服务业品牌(企业)。打破目前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打造一个多种所有制并存、大中小企业共存、高中低产业层次兼顾与共生的健康服务产业生态。大中型城市根据本地市场需求和服务半径发展有特色的健康服务项目,如生态环境好,文化和温泉、茶叶、药材等资源丰富地区可培育成为区域性健康服务中心。特大型城市要集中优势健康服务资源,以打造国际医疗健康服务中心为目标,力争在亚太市场和全球华人市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四、制定和完善服务标准,保障服务质量和安全
制定服务标准既是指要有统一的服务规范,又是指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在统一服务规范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服务提供也不尽相同。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产品标准,加强执法监督,保障服务质量。要特别制定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标准,在老年人产品的设计上应该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针对老年人在视觉、听觉、行动等方面的具体特征。政府对相关行业的企业资质等条件也应做出明确的要求,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例如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中,对旅行社组织接待老年旅游活动所应具备的产品和质量提出相应的要求,并把老年旅游服务规范等标准纳入了新修订的《全国旅游业标准体系表》。例如对于老年旅游产品,应围绕饮食、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六个方面设计相应标准,确保安全、舒适、健康。
五、探索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连锁经营模式,推动健康服务业规模化发展
连锁经营是指企业以直营连锁、特许经营和自愿加盟三种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直营连锁RC(RegularChain)就是指总公司直接经营的连锁店,即由公司本部直接经营投资管理各个零售点的经营形态。自愿加盟VC(VoluntaryChain)即自愿加入连锁体系的商店。特许加盟FC(FranchiseChain)即由拥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总部,指导传授加盟店各项经营的技术经验,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权利金及指导费,此种契约关系即为特许加盟。连锁经营模式将推动健康服务业规模化发展。
六、建立健全健康服务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厂商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健康服务业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组织,在协助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范,监督本行业的企业经营行为和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企业规范和诚信经营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桥梁作用。要借鉴国外有关经验,建立真正发挥作用的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健康服务行业协会。
七、加强健康服务业的载体建设,促进健康服务业集聚发展
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经济要素的集约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行业间的相互协作、融合和提高,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借鉴美、英等国健康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成功经验,整合我国的中医大专院校、医院和研究所,形成一个资源流动、互相促进的科技集群,并以科技集群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八、加快养生产业体系和产业研发基地建设,拓展中华传统养生产业
人类正迎来休闲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要加快建立休闲养生产业体系,包括旅游餐饮与食品加工、药材种植与加工、茶叶种植与加工、休闲养生会议与展览等。加快药膳养生产业研发基地建设,要建立相对固定的科研基地,建立档案资料库,定期通过举办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会,举办中药和药膳养生的科学讲座,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要不断增加研究经费,创新药膳养生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专业人才的待遇,防止高级研发人才流失。
九、积极推进健康服务企业的对内对外开放
2000年,卫生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发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卫生部和商务部再次联合颁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规定》。《暂行办法》及其补充规定明确了外国医疗机构、公司和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经过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在中国境内与中国的医疗机构、公司和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设立医疗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向健康服务业,可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丰富健康服务业的经营业态和层次。要加强国内外健康服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健康国际服务业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现代化。也要支持有实力的健康服务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并充分利用WTO每个协议的“例外”和保障条款对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进行必要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