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徐亮:兴移动医疗,遏大医院扩张

2015-03-19 来源:新京报
       两会期间,徐亮提交了“关于政府如何从政策上促进互联网医疗发展建议”的提案,“近两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而互联网思维与经济以其低耗、高效、便捷、全覆盖颠覆了传统思维与各个行业布局,但是医疗与养老服务业因其技术的复杂性及支付的准公共性,影响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他看来,发展互联网医疗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
 
  ■ 对话人物

  徐亮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专委会委员,科技部现代服务业总体专家组专家,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原所长,北京同仁医院原副院长,中国眼微循环协会副主委,《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眼科》杂志主编。
 
  ■ 讨论

  网上看病靠谱吗?

  影像资料获得是关键
 
  徐亮:靠不靠谱关键在于影像资料的获得,而且一些专科影像设备造价并不高,很多在几十万元,对基层医院来说也并非不可承受。互联网平台的诊断、会诊(专科与基层医院的会诊、专科跨学科联合会诊等)都比较方便,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效率。一旦出现医疗纠纷,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对检测过程及诊疗过程的全程追溯,到底是检测室还是医生诊断的问题,一目了然。检测室不敢作假,诊断环节出问题也清晰可见。
 
  互联网平台高效整合的关键在基层医院
 
  新京报:在你看来,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未来医疗是怎样的?
 
  徐亮:我国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效率低、服务满意度低,都是因为没有形成系统构架造成了大医院为中心的局面,仅靠行政疏导是无效的,只有利用互联网的高效整合平台、新医疗模式构筑新的系统。理想的医疗体系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即患者数据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新京报:如何用互联网平台重构医疗体系?
 
  徐亮:首先,社区医院增加专科影像检测服务,将检测结果发送到数据中心,网络的专科医生参与会诊;另外,医生更多地利用网络平台看病。医生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影像及血样检测信息,网络平台还可低成本地实现基层医生与专科医生、不同专科的联合会诊;药物网络竞标配送;大医院为手术等复杂治疗的中心,随着标准化的可穿戴产品的逐步应用,药物治疗的病人将减少;患者主动参与健康管理与治疗,患者可在手机上查到自己的健康档案、不同医院看病连续记录的电子病历,也可多方网络咨询,充分理解各种治疗方案的价值与风险,主动参与治疗决策。
 
  整合的关键在于基层医院,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基层医院应该看全科,专科疾病应到大医院就诊。医联体模式也要求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院出诊,但这能否持续仍值得关注,一位医生往往擅长看某种疾病,以眼科为例,分为十几个专科,在社区医院出诊是否有合适的病人也是专家是否愿去基层医院的一个原因,专家下基层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我反对让专家下基层,如果基层医院能实现专科检测、专家网络实现远程诊断的模式是值得推荐的,一个专家可以同时接诊多个基层医院患者,效率也提高。当务之急是在基层医院建设标准化影像检测中心。
 
  互联网医疗对医生挑战最大
 
  新京报:互联网模式会在哪些方面挑战现有医疗体系?
 
  徐亮:互联网医疗最重要的受益者是患者,以往患者均处于被动地位,医生怎么说怎么听,互联网模式为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我在同仁医院工作时经常听到外地患者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当地医院诊断是某种疾病,希望能到我们医院来确诊诊断是否正确,而在互联网平台之下,患者可以就诊断及治疗方案咨询不同专家,实现患者的自我决策。
 
  相应地,互联网医疗的最大挑战恰恰是对于医生群体,患者可在手机上查到自己的健康档案、不同医院就诊的连续电子病历,这也意味着对医生要求的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态度在互联网平台一目了然。
 
  政策层面是互联网医疗最大阻碍
 
  新京报:用互联网平台重构医疗体系面临哪些困难和阻碍?
 
  徐亮:目前互联网医疗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政策层面的条条框框,互联网医疗实际是来自医疗行业以外力量的冲击,这对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算是一个好事儿,关键取决于医务人员的观点,从业人员也许认为这是对医疗行业的一种冲击,但我认为,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竞争,医院改革恐怕很难向前推进。
 
  民营医院的冲击也是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动力之一,但国内民营医院目前尚未形成强大的冲击力,长期以来,国家政策对民营资本是歧视的,不仅仅在医疗领域,竞争领域同样如此,医保政策同样对公立医院有保护性,这种政策偏向也就导致医疗领域民营资本的弱势。具备这种力量的就是互联网,网上看病是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
 
  互联网医疗仍待标准出台

  新京报:在你看来,政府的因势利导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徐亮:互联网医疗是个新生事物,要使其良好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等,国外有远程医疗协会制定各专科疾病相应标准,互联网医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标准齐全,建议科技部从数字医疗跨领域整合及示范应用,卫计委从专科远程医疗标准入手。开展可穿戴健康产品的临床价值评估,促进符合临床标准的产品推广应用。另外,互联网或移动医疗常借助可穿戴设备,但多数可穿戴产品并未通过临床验证,建议与医院合作。
 
  公立医院之间应实现信息互联、共享,但现在更像一个个信息孤岛,只有实现信息共享,有效评估与监管,才能减少重复检查、过度医疗、骗保等现象;另外,为了使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处于平等竞争的位置,对于有服务标准、并达标的互联网医疗应该有同等的报销比例。目前对基层社区医院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政策,限制了社会资源的参与及投入,应该引入国外通行的PPP管理模式,才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方的专业评估监测是保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保证,可发挥现有专科研究所的作用。进行面向患者的第三方医疗咨询,面向保险公司的第三方健康风险评估及赔付标准制定,面向医保、卫生管理部门的第三方医疗效率、质量评估。
 
  声 音

  限制大医院规模发展是对的,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医院的功能辐射出去,这均涉及互联网医疗。民众趋向大城市生活的动因就是公共服务,医疗服务水平是主要原因,而大医院去中心化发展模式,可消除人们趋向大城市的心理需求。——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专委会委员徐亮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