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养老保障这一民生话题再次激起了各方热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日前表示,2013年全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支出18400多亿元,总收入22500多亿元,收大于支4000多亿元,没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他还称,政府可以给出一个非常有力的承诺,就是让老年人没有后顾之忧,而且生活越来越好。
不少网民表示,过去一年国家在完善养老保障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不容忽视的是,养老保障在公平性方面还有待改进。应尽快消除不平等的双轨制,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实现公办与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功能互补。
养老金改革不能停滞
从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到从今年1月1日起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再到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出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国家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方面不断推出新政。
网民“曼联11号”表示,给退休人员加养老金是好事,他们为这个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无可厚非。但是养老金改革的事不能就此停滞。
网民“卢延平”表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要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政策,实现参保人员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区、不同制度之间的“多维”跨越,在把握公平、流动、唯一性原则的基础上,处理好衔接时点、衔接条件、权益累计等问题,确保参保人合法权益。
养老金并轨民心所向
网民“老徐时评”称,养老金并轨一拖就是十多年,伤透了民心。究竟怎样并?是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城乡大统一?是提高城乡企业待遇还是降低机关事业单位待遇?最重要一点是公务员纳不纳入并轨范围、钱从哪来?
网民“张敬伟”认为,养老金并轨改革,目的是制度优化,即通过形成公平性和激励性的均衡机制,让各阶层在责权利的均衡中感受到阶层归属的公平感。而非超越阶层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福利。
在网民“陶短房”看来,养老金“并轨”如何搞,当然可以争论,但不能无限期争论下去;拿“国际接轨”、“国际惯例”说事,为公务员养老金高福利辩护,也并非不可以,但要和“国际接轨”就全面地去接,回避责任、制约的“局部接轨”,只能引发更多的社会不满。
网民“王石川”认为,在养老金并轨等问题中,应让民意真正进入决策层,并扮演一定的比重。
以政策促民资进养老业
不少网民认为,实现全体国民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就必须大力引导扶持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业。不过,投资成本回收缓慢,短期内甚至难以盈利,市场不成熟、风险大又缺乏保障等现实问题在打消着民资进入养老业的积极性。
也有网民认为,政策对民资开设养老院设定门槛较高,硬件不过关,很难规模化,投资缺乏动力。
网民“任将蠡测笑江湖”认为,眼下该做的是大力鼓励民资进入养老产业,政府通过金融财政税收政策扶持。
署名为“全球融资中心”的博主认为,应落实养老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加快养老服务人才的建设,并推广养老机构的公办民营之路,即让政府从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变为监管者,政府解决土地资本,让民资轻装上阵致力养老服务和市场运营,同时发展养老地产和社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