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位房占据优势
上周房产之窗楼市监测系统的统计显示,公寓类商品房排名前20位成交热点楼盘(公寓类住宅) 中,万元以上楼盘9个,均价在8000-10000元的有5个,6000-8000元的1个,6000元以下5个。房产之窗楼市分析人士认为,虽然6000元以下楼盘成交相对活跃,但高价位楼盘仍然占据市场优势。
3月底,上海新房市场全线上扬,成交量和成交均价都向上突破,创造了近6个月的涨幅纪录,公寓类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破万元大关。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万元以上的高档房本周集中成交。排名前20位成交热点楼盘(公寓类住宅)中,万元以上楼盘7个,均价在8000-10000元的有5个,6000-8000元的7个,6000元以下1个。从楼盘成交排行榜来看,卢湾虽只占据1席,但由于翠湖天地御苑位列第二,卢湾区因此成为成交量增幅第一的区域。
中低价房性价比不高
在本届“上海之春”房展会上,中低价房首次荣登展厅的“大雅之堂”。近郊的参展项目占据了此次房展的绝大部分,很久没有出现过5000元/平方米以下的产品高调出场,如南汇的绿洲康城起价4700元/平方米,大盘艺泰安邦推出3980元/平方米的价格,松江的欧风丽景部分房源售价42万元,奉贤的玫瑰海湾最低总价仅为25万元……。
相同的概念也出现第八届一二手房房展会上,二手房中介煞费苦心,围绕婚房、养老、梯级置业和子女教育需求精选出一批总价从4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适价房。品牌中介联手推出百万元置业房来“打动”自住客。针对目前不少购房者表示中环线以内淘不到高性价比房的遗憾,沪上许多中介搜集到一批总价80万元至100万元的房源。有的中介甚至推出“百万置业重现内环”的活动,搜罗内环线附近的二手房和低总价一手楼盘。在产品设计上,有80多平方米的小两房和110多平方米的小三房,也有38万元低价的“养老房”,吸引一批中老年客户。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真正迎合普通工薪阶层需求的地段适中、房型紧凑、房价经济实惠的房子还是不多。
“买得起的房子住不起”
记者在房展会现场采访了一位中年参观者蔡先生,他告诉记者:“看中的房子买不起,买得起的房子住不起。对我们来说,住到奉贤、南汇就不能上班了。”沙小姐是来看结婚房的,她的目标是中环以内,但是这些楼盘不是没有小房型,就是交通不方便,或周边配套设施不全,性价比不高,以后孩子上幼儿园、小学都会成问题。
“概念”难以满足需求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人居展上,浙江在线等单位进行了一项针对买房人群的专项调查,这项调查虽然不在上海,但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目前市场上的中低价位商品房是否真正迎合自住客的需求?
据调查,杭州主要购买人群为35岁以下。在购房者中,年轻人的比例高达62%,其中26-35岁的人数最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3%,家庭年收入6-10万元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3%。年轻人占主体,这意味着购房者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大多数购房者能接受的单价介于4000到8000元之间。户型80-100平方米的占44%,100-120平方米的占30%。
自住购房需政策支持
记者日前采访了沪上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他认为,房产作为商品有其自身的特点,生产周期较长,由于前段时期房产热销,高附加值的大户型被成倍复制,后遗症就是当市场发生变化时,这些产品来不及调整,于是出现自住客喜爱的小户型低总价房稀缺的现象。
他表示,后调控时期的上海房地产行业目前正面临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当客户群体的消费结构由投资型向自住型转变时,开发商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有实力可以去开辟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没有实力就开发低端市场,同样可以获取一定的利润空间。其实仅仅通过“中低价”营销术,去包装一个概念化的产品,收效甚微。
市房产学会一位专家也指出,政府有关部门一贯支持自住型购房,但政策支持的力度和导向远不如抑制炒房那么到位。自住型购房消费能力的有效释放,还需要一定的政策环境与之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