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飞
入夏以后,气候逐渐炎热,紫外线强烈,人体出汗较多,加之空气湿度较高,细菌、真菌活跃、蚊虫孳生,因此是各种皮肤病的高发期。入夏以来,各类与季节因素有关的皮肤疾病如夏季皮炎、痱子、日光性皮炎、癣、丘疹性荨麻疹等几乎占到了全市各大医院皮肤科门诊量的60%以上。
如何使我们的皮肤在炎炎夏季能够保持健康、清爽,远离皮肤瘙痒等烦恼而安然度夏呢?下面笔者就与大家谈谈夏季常见皮肤疾病的防治小常识。
热出来的“夏季皮炎”
|
典型症状为发生于四肢伸侧,尤其是两小腿的前方,对称分布红斑、小丘疹,针头到粟米大小,瘙痒明显,并伴有灼热感。病情轻重与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气温高,湿度大,持续天数就越长,皮损严重且瘙痒明显。防治小窍门:注意穿透气性能好、宽大吸水性能强的衣裤,室内要注意通风降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尽量减少在室外的活动。治疗上可以口服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外用炉甘石洗剂或三黄洗剂等。
晒出来的“日光性皮炎”
这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尤其是UVB所引发的急性光毒反应,又称作“日晒伤”,多见于皮肤白皙的人,表现为手背、胸前“V”字区、面部等没有衣物遮盖而暴露在外的皮肤发红、肿胀,或者出现红斑及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甚至发生水疱,自觉瘙痒或有灼痛感。防治小窍门:夏日里外出要避开阳光强烈的中午和下午,不得不外出时,要穿长袖上衣和长裤,戴帽、打伞或戴墨镜,搽防晒霜等以避免阳光对皮肤的直接照射。已经有症状者可以自己用冷毛巾或绿茶水湿敷进行简易治疗,如果症状较重,最好还是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小虫咬出来的“丘疹性荨麻疹”
这是一种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风团样丘疹性皮肤病,多为某些昆虫如臭虫、跳蚤、蚊虫、螨等叮咬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而发病。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小疱,搔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常分批发生于腰背、腹、臀、小腿等部位,多群集但不会融合在一起,自觉瘙痒。一般1周左右多可以消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同时存在。防治小窍门:注意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打扫,开窗通风时不要忘记关闭纱窗,防止各种蚊虫飞入;郊游时尽量穿长袖衣裤;不要在河边、湖边、溪边等靠近水源的地方扎营等等。治疗上一般可服抗过敏药物,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地塞米松乳膏等。
出汗惹出的“痱子”
痱子是皮肤上汗腺开口部位的轻度炎症。夏季因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因而使表皮长时间浸渍在汗液中,加上皮肤上累积的污垢,堵塞了汗腺开口,从而导致了痱子的发生。由于小儿皮肤娇嫩,汗腺发育不成熟,汗液不易排出和蒸发,所以此病在小儿更为常见,通常表现为在头皮、前额、颈部、胸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容易出汗处出现红斑,继之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或水疱,患者通常感到刺痒。防治小窍门:要注意室内通风、降温,衣服要宽大、柔软、吸水性强,注意常常洗澡,出汗后要及时擦干。一旦出现痱子也无需担心,可以先用温水(勿用凉水)洗干净,擦干后再扑上痱子粉或擦痱子药水。平时可以多喝绿豆汤、金银花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浓茶、咖啡。
“癣”病罪魁祸首是真菌
癣病是由浅部真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所引起的一类皮肤、毛发或指(趾)甲的疾病,如: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甲癣等。这一类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患癣家畜如狗、猫,或间接接触被患者污染的衣物而引起;也可由自身感染(先患有手、足、甲癣等)而发生;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发生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也易发生癣病。当然,气候温暖、环境潮湿、经常接触碱性洗涤剂则更有利于本病的发生。一般来说,病情在夏季往往发作或加重,冬季减轻或消退。防治小窍门:注意个人卫生,尽量让一些特定部位如趾间、会阴部保持清洁、干爽,避免去卫生不达标的公共场所如澡堂、发廊、旅店等,不要和患有癣病共用生活用品。对于较轻的病情,仅用外用药物就可以达到目的,如特比萘芬乳膏、咪康唑乳膏或者酮康乳膏等;皮损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内服一些副作用小的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
总之,夏令季节,暑热之邪当道,是各类皮肤疾病的高发期,除了上述已经提到的几点外,为了大家皮肤健康着想,我们还要提醒各位读者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宜,适当增加维生素及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少吃辛辣、高脂、刺激性食物;二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盐分,保持皮肤的滋润和体内电解质的平衡;三是要做到调适精神情绪,保证充分的睡眠,保持心态积极健康、精神舒畅;最后,还应该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加强自身抵抗力。如果您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保持一身健康的肌肤安然度夏肯定不是什么问题!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