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产品资讯 » 供应商俱乐部 » 保健学堂

药品“独家”秘籍:同种克拉霉素软胶囊差价22倍

2015-05-19 来源:121健康网

  一颗中标的克拉霉素软胶囊,何以能比普通克拉霉素胶囊定价高出22倍?

  日前刚刚参与了广东省药品招标的陈生(化名)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抱怨,一款名为克拉霉素的常用药,只是改变了剂型,由普通胶囊改成软胶囊,就成为独家品种,但价格却能翻数十倍。

  软胶囊何以贵22倍?

  据本报记者了解,克拉霉素主要用于细菌感染,比如扁桃体发炎等病症,是一种常用药。本报记者查阅了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官方网站公布数据,第一轮基药招标的“克拉霉素”目录里,石药集团0.125g片剂为0.39元;浙江京都0.25g片剂为0.4936元;辰欣药业0.125g胶囊为0.3132元;石药集团0.25g胶囊0.505元。而在非基药中标名单中:上海雅培0.25g片剂(即“克拉仙”)为7.318元;西安大恒0.125g软胶囊为7.246元。其中,上海雅培生产的“克拉仙”为拥有专利技术的原研药,而本次中标的软胶囊是一款独家剂型药,去年才推出市场,生产的厂家为西安大恒。

  陈生表示,胶囊的最低中标价格为0.3132元/0.125g,片剂同一剂量的克拉霉素的最高中标价格也只是0.39元,但同一个品种的软胶囊价格则为7.246元/0.125g,比普通胶囊高出22倍。而这款由西安大恒生产的软胶囊,相同剂量甚至比上海雅培生产的原研药“克拉仙”中标价(片剂7.318元/0.25g)还贵出一倍左右。“软胶囊生产成本并不高,而且只是普通工艺水平,为什么它的中标价比胶囊贵出这么多?”陈生表示难以理解。

  记者以咨询的名义致电西安大恒,该公司销售部人员向记者解释,“价格高是因为软胶囊里面添加了进口油酸,使克拉霉素能均匀地包裹在其中。研发、原料的成本高,因此跟发改委申请了议价。”

  按照国家发改委2011年印发的《药品差比价规则》规定,软胶囊的价格不得高于普通胶囊的1.2倍,但由于西安大恒生产的属于独家剂型,所以并不适用上述规定。

  对于西安大恒的解释,陈生并不认同,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油酸就是普通的大豆油,最多100元/公斤,克拉霉素原料最多1500元/公斤,因此原料成本是相当低的。”他认为,从技术上看,克拉霉素并不适合做软胶囊。厂家推出独家剂型,就是为了在招标过程中成为独家品种,没有竞品与之竞价,从而获得较高的定价。记者查询的公开资料显示,西安大恒生产的克拉霉素软胶囊为5类新药,即只改变了剂型,但用药用途、服用次数均没有改变。

  卓创资讯医药行业分析师赵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抗生素药品市场实际上已经比较成熟,目前的剂型已经可以满足患者需求,在没有跨越式进步的情况下,花费功夫研发独家剂型,实际上有些多余。”

  对于以上说法,本报记者多次致电西安大恒有关负责人并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该公司并没有对问题给予回应。而对于西安大恒为何高价格能中标,当中是否有进行议价评估,本报记者一个星期前向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去采访提纲,但在截稿前也没有得到回应。

  高价药排挤“便宜药”?

  陈生向本报记者表示,在“一品两规”以及医院在购入价加价15%作为零售价的这两重规定下,就可能会导致医生倾向于开贵药,便宜胶囊没有医院买。这无形中给患者增加了治疗费用。

  一家三甲医院药房负责人表示,大医院有药事委员会,中标的同种药品很多,在“一品两规”下,医院进哪一种是药事委员会来定。但是患者实际用哪种则基本由医生处方决定。这位人士也认为,而有医药代表负责推广的药品,销售肯定会好过没有医药代表的同类产品。结果可能会导致,高价药可能开得更多,因为高价药利润空间大,销售费用也更多。

  广州某医院一位从业多年的医生向本报记者坦言,医生处方考虑的因素很多,撇开价格回扣的问题,不少医生仍然会偏向开高价药,因为虽然是同一品种同一剂型,但临床使用的效果往往会有差别,在医生层面看,用药安全及有效是首先会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价格。他表示,一方面,价格高的药通常是原研药、独家药,这些品种常年使用,比较有保障,医生用药比较放心,另一方面,以一些抗生素为例,旧的抗生素虽然仿制多,价格便宜,但副作用比较大,新一代的抗生素则会较贵。

  剂型“独家”一窝蜂

  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267.9元,二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176.3元,而在5年前,2010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20.2元和139.3元,同比分别上涨了21.66%和26.56%。

  但是另一方面,本报今年以来采访中多次接触到医改药品招标的话题,很多医药中标企业又反映药品招标过程中,砍价“太过血腥”,企业无利可图,中标价甚至低于生产成本。

  一位医药生产企业负责人与本报记者谈及药价问题时认为,目前的新药研发能力过低,国内药厂跟风仿制,低水平竞争,虽然一些药物的价格已经降到很低,但看病贵问题仍未解决,原因在于药品招标降的多是仿制药,独家药、新特药物依然很高。多名接受采访的行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一边是政府组织的招标降药价挤水分,一边却是各种独家药、进口药等缺乏竞争的品种价格一直虚高。赵镇表示,药品招标竞争激烈,独家剂型、独家药、专利药面对的是一个蓝海市场,竞争小,也就意味着药品可以待价而沽。

  医药行业统计机构医药魔方向《第一财经日报》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类似西安大恒这类独家药的数量不少。目前国内独家品种批文有4474个,其中2054个为剂型独家。“剂型独家中,既有创新的品种,也有为了获得‘独家’而改变剂型的品种。”

  一位业内观察人士向本报记者坦言,从前药品审批的准入门槛很低,因此不少厂家为了“独家”而改变剂型,但对临床并没有太大作用。但到底谁是真“创新”,谁是为了“独家”而“创新”,他表示难以统计,“但我估计最多只有三分之一是创新的,这要逐一分析,即使在国家层面,因为本来的基数大,要筛选的工作量也不小。”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这种情况,并将在年内开启对包括独家药在内的贵族药谈判。但上述业内观察人士坦言,由于筛选工作量不小,现在招标各个省份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有的不管是否创新,只要独家都压价,有的则统一不降。编辑:一财小编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