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关于肝癌领域的热点,近十年来主要集中在疾病的转移和复发上。日前,记者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共同主办、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肝切除术围术期管理大赛上,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陈亚进表示,围术期过度炎症的管理在外科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陈亚进教授认为,虽然手术技术和术中的处理非常重要,但对于术后的管理更为重要。因为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创伤和打击,阻断肝脏血流供应、缺血再灌注等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过氧化物、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炎症因子对器官、组织、细胞恢复都有很大的影响,会引起全身反应性综合征,并最终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如何尽快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因子,尽快清除炎症反应是机体功能恢复的关键。
如果患者手术很成功,但术后如果在医疗、监护、护理等一系列方面不注重,可能会前功尽弃,并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陈亚进称,炎症反应是手术后必然发生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
不管手术也好,围术期处理也好,应当尽可能地把炎症反应降到最低,而且要尽可能的诱导炎症使其往促进机体恢复的方向发展。避免带来除了创伤以外的其他的附加损伤。早期做肝脏切除手术是不规则切除部分肝脏,由于对整个手术的认识不足,对机体的防御反应认识不足,当时手术的死亡率可以高达百分之四十左右。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对肝脏解剖和病理生理的深入认识,现代肝切除变得更精准、更微创、更安全。在有经验的肝胆中心手术死亡率降低在千分之五以下,甚至有些可以达到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