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恍如烟云,当年那个立在滩涂上的钢铁厂,已经由一个"新生儿"经历了新建、扩建、重组、改造等种种历练,成长为中国钢铁业界当之无愧的领袖,并且跻身世界钢铁巨头的行列。日渐强大的背后是深谋远虑,承载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梦想。如今,它又要带领着中国的钢铁企业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
1978年11月7日,在上海宝山区月浦以东的滩涂上,宝钢工程的第一桩"咣"地一声落下。这个设计规模为年产钢、铁各600万吨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成为当时建国以来最大的工程立项。
当时,刚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中国,尝试用巨额资本密集投入和引进国外技术来拯救中国经济。而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钢铁工业虽然已具备一定基础,但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宝钢这艘承载着中国经济腾飞梦想的钢铁航母就这样在人们期待和疑虑中起航了。
争议中诞生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宝钢的诞生,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与当时国内其他传统老钢厂的不同。宝钢一期工程的原料输入→炼焦→烧结→炼铁→炼钢→初轧的成套设备和技术,都是从日本引进的。据说当时宝钢的技术引进谈判,从询价、报价直至签订合同,前后一年多时间,牵涉了7个国家30多家厂商、100多个专业代表团。先后有2100多批,4500多人来华商谈。最紧张的时候,甚至同时开列了108个谈判桌。有两个数字足以让人惊叹:一是引进谈判13000多场次;二是消化技术资料、图纸达320吨。
从宝钢打下第一桩到1985年建成投产,整整用了七年时间,高峰时,宝山地区曾集聚了约10万建设大军。而其间,围绕着要不要建宝钢,能不能建成宝钢的争论也一直在延续。
宝钢最初纵横18平方公里的厂区是依港口而建的,在黄浦江上有一个延伸到江中1600米的宝钢主原料码头,当时能停泊数万吨级货轮。而当时称得上是宝钢"老大哥"的鞍山钢铁集团等传统钢厂要么是依矿山、煤炭资源而建,要么就在市区,因此单纯是宝钢的选址问题,就曾引起业界质疑。
财政部一位干部曾写了一篇署名文章《替宝钢算一笔账》,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由此公开讨论宝钢建设问题,褒褒贬贬,褒少贬多。北京国家机关的不少干部和科研院所的某些专家也纷纷给邓小平、陈云及当时的国务院领导写信,历数建设宝钢的种种弊端,指出其不合国情,建议下马。当时,国家重点重工业项目,也都是"隐藏"在中西部的深山里,而宝钢却要在东部沿海扎根。宝钢的一期、二期工程也曾因此而停建、缓建。
争论焦点之一还集中在宝钢完全靠进口铁矿石供应是否安全。宝钢全部采用进口铁矿的规划,被许多人认定为崇洋媚外。
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国人对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两种资源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越来越多的钢厂开始与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矿业大国签订长期进口合同,进口矿石比例能占到一半以上,而钢厂的炼钢、轧钢设备,也大多进口自国外。2005年国家出台的钢铁产业政策也明确表示,新建钢厂项目必须沿海。
在围绕要不要建宝钢争议纷纷的1979年,邓小平在当年9月份的一次会议上就曾高瞻远瞩地说:"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
事实也证明了邓小平的话。宝钢投产第一年就实现了保本微利。之后,又实现了利税连年大幅度增长。而投产10年后,按国家统计口径计算:国家在宝钢的原始资本增值了1.2倍。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宝钢人曾自豪地算过一笔账:已上交一个宝钢,还掉一个宝钢,又新建了一个宝钢。而根据新的钢铁产业政策,新建钢厂必须依港口而建,30年前类似宝钢的沿海选址如今已成为新上钢铁项目的必要条件。
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在的宝钢不仅在国内稳坐业界第一把交椅,也成为首个国内竞争性行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宝钢集团的年报显示,从2002年到2006年,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净利润,宝钢的业绩都是逐年攀升。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777.28亿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1806.81亿元,净利润更是从2002年的39.91亿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129.33亿元。
重组中壮大
30年,恍如烟云,当年那个立在滩涂上的钢铁厂,已经由一个"新生儿"经历了新建、扩建、重组、改造等种种历练,成长为中国钢铁业界当之无愧的领袖,并且跻身世界钢铁巨头的行列。日渐强大的背后是深谋远虑,承载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梦想。如今,它又要带领着中国的钢铁企业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
1998年11月17日,以宝山钢铁总厂为主体,吸收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正式成立。这个全国首例钢铁企业重组当时也不被业界看好,标准普尔更是调低了宝钢资信评级。
而当时任新组建的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总经理的谢企华顶住了压力,开始进行重组后的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还花了8900万美元引进日本新日铁公司先进的管理软件,并把引进的管理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新出了"集中一贯管理"模式。
经过6年努力,新宝钢不仅在国内连续数年稳坐第一把交椅,还成为国内竞争性行业中首个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标准普尔因此又重新调高了宝钢的评级至A-,全球钢企中除了宝钢,只有韩国浦项制铁公司目前享有此盛誉。
2005年6月,刚刚宣布整体上市的宝钢又对内部架构进行大重组,股份公司旗下组建了宝钢分公司、不锈钢分公司、特钢分公司和贸易分公司四大分公司和原料中心、销售中心以及技术中心三大中心。如今,在四大分公司下面,宝钢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
近日,宝钢集团公司新任董事长徐乐江首次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宝钢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宝钢2007~2012年的战略目标:力争2012年形成8000万吨的产能规模,销售收入达到500亿美元以上,利润总额50亿美元以上,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球前三强,世界500强排名进入200名以内。
同时,"规模扩张"也将成为宝钢未来的发展主线,实现从"精品战略"到"精品+规模"战略的转变和从"新建为主"到"兼并重组与新建相结合"的扩张方式的转变,引领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
钢材作为一种传统性基础材料,被认为是工业化的"粮食",由于其在质量、性能、经济以及可再生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钢材作为最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的地位无可动摇。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钢铁大国,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继续促进钢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宝钢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不仅使自身的财富得到飞跃性发展,还成功为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现在,宝钢正载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坚定地前进着。
TAG:|宝钢|钢铁大国|财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