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对2012年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2012年23件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乳品行业食品安全事件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酒类和保健品类食品安全事件。2012年,网络成为食品问题曝光的主要源头和渠道,食品安全监督呈现全民参与态势。
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预计,2013年食品领域舆情将集中在5个方面,包括机构改革、重塑政府公信力、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修改《食品安全法》等。
2012年
国内食品安全事件归为四类
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分析显示,从内容来看,2012年国内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归结为4类:第一类是上游养殖或种植环节安全隐患传导至下端,如重金属、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植物、禽、畜、水产品体内。第二类是企业生产管理不严致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如使用劣质原料、产品出现异物、保存不当致使产品变质或者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第三类是企业为追逐利润篡改生产日期违规销售产品。第四类是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问题,尽管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害,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乳品酒类保健品事件影响大
从行业来看,2012年23件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乳品行业首当其冲,占26%;其次是酒类和保健品类,其中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影响最大,使得整个白酒行业受到重创。食品安全问题也极易被网民视为“行业潜规则”,老酸奶添加工业明胶事件、皮革下脚料制作胶囊事件、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等都佐证了这一点。
热点监督呈现全民参与态势
从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结合媒体报道及网民讨论对2012年食品热点事件的研究来看,2012年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呈现出5个特点:第一,网络成为食品问题曝光的主要源头和渠道,食品安全监督呈现全民参与态势。第二,因食品领域专业知识普及不足,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为谣言、流言等异化信息传播提供滋生土壤的可能性增加。第三,个别媒体夸大性报道加剧食品安全恐慌的倾向值得注意。第四,食品安全频现“多米诺效应”,个别事件行业化、全国化演化特征明显。第五,相关部门处置思维仍待改进,“第一声音”出现时效与民众期望还有差距。
2013年
食品领域舆情将集中五方面
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预计,2013年食品领域舆情将集中在5个方面:
舆论高度关注机构改革能否真正告别“九龙治水” 2013年3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公众期待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从四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破解目前的食品安全困境:提高监管效率,转变监管方式;食品安全监管任重而道远,机构内部的调整过渡如何统一和协调值得重视;未来应将监管的重心放在源头监管,并逐步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整合食品监管领域的检验检测队伍,使其成为食品监管的有力技术支撑。
重塑政府公信力,拯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仍是关键问题 全国两会期间,对于“你对国产奶粉有信心吗”的追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直截了当地说:“当然没信心啦。”因此,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显得尤为关键和紧迫。而公众的信心与信任,显然不会来自别处,只能来自食品安全监管的真正到位与相关信息发布的开诚布公。
媒体报道和网民爆料仍将是引发食品舆情事件的主要渠道 2013年,媒体报道在食品领域舆情事件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以暗访爆料的形式揭露食品企业内幕或者行业潜规则仍会是舆情传播中的一大特点。与此同时,网民通过微博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借由媒体传播引发舆论围观,将使新媒体在食品行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
食品安全标准何时与国际接轨也将是舆论非常关心的话题 我国现行的食品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部分构成,数量众多,经常出现交叉重叠、相互冲突等问题,令执法部门和企业无所适从,影响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除了与国际接轨外,完善标准还涉及到整合、健全、加强可操作性等问题。
《食品安全法》能否尽快修改顺应公众呼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要求修改《食品安全法》的呼声不绝于耳。网民呼吁提高食品安全的立法层次,引入惩罚性赔偿,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大惩处力度。有关部门是否尽快回应这些呼声将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