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波表示,目前我国已经从国家层面上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顶层设计和理论探索,风险交流已逐步向制度化、法治化、学科化的方向发展。但同时还存在能力、动力和效力等问题,还存在科学传播空间被市场化为导向的媒体环境挤压的问题。
因此他强调,在新媒体时代,要想促进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必须放弃陈腐观念,建立基于人民群众需求的、符合公众认知规律的、以效果为导向的精准风险交流新型交流模式。
以下是发言全文:
非常荣幸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我要说的题目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现状和挑战,刚才杜司长已经把开展的一些工作作了分享,我现在分享一些我的观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风险交流是风险分析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等各相关方交换意见看法、凝聚共识的重要方式,对于提升监督效能,维护消费信心、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而风险交流正是实现社会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目标的必然要求。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顶层设计和理论探索,风险交流已逐步向制度化、法治化、学科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已将风险交流纳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三五”规划》,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和各部门规章中已逐步纳入风险交流相关条款。食药总局等食品安全相关政府部门之间逐步完善了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逐步形成了风险交流的工作体系。
为进一步促进风险交流工作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协助食药总局和卫生计生委制定了风险交流工规范和技术指南。食药总局组织多方专家系统梳理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在实践积累的基础上,编写风险交流相关技术资料和培训教材,在理论探索方面,开创性的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公众认知研究,系统了解我国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状况和规律,建立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基于公众需求的风险交流模式,为提升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效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