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网友转发了一篇名为《军人用两杯水大败转基因专家》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某人准备了两杯分别溶有一种物质的水,让转基因食品专家喝下,因为专家不敢喝,以此证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这两种物质,一种是BT,BT也叫苏云金杆菌,是一种杀虫农药;二是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玉米转入的是抗草甘膦基因,大豆、玉米和草一起长出来,农场主喷洒草甘膦,草吸收了草甘膦就被杀死了,大豆、玉米因为被转入了抗草甘膦基因,所以没死,但是大豆、玉米也像草一样吸收了草甘膦。
笔者认为,在讨论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时应保持两种态度:一是冷静的态度,要摆事实讲道理,用详实的数据和理论去分析和探讨。有相关调查显示,只有9.1%自认为对转基因方面的知识了解“非常多”或“比较多”,47.5%自认为“比较少”,24.9%“非常少”,18.4%“完全没有”,“老百姓缺乏专业知识,只能把目光转向少数意见领袖”。因此,信息不完全的消费者更不能人云亦云,对不同观点的人恶语相加。二是科学的态度,不能像上述文章中那样来证明观点。众所周知,许多食品添加剂是有毒性的,但低于一定浓度是无害的,如碘盐中的碘和肉制品中的亚硝酸钠等,它们的添加量是有严格的标准。希望消费者像对待食品添加剂一样,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转基因食品。
同时,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至关重要,它们集中体现在转基因食品的标识上。有专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进行定性标识的国家,即只要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就必须标识。“我国对转基因成分检测的精度可达到0.1%,也就是说如果1000颗玉米中混杂了一颗转基因玉米都能被检验出来。”世界其他国家的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分为“自愿标识”和“强制性标识”两种。例如美国、加拿大以及阿根廷等国家采取转基因自愿标识管理政策。欧盟国家与我国一样采取强制性标识管理政策。“但在欧盟国家,相关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含量只有高于0.9%这一阈值时才需标识。在日本这一阈值被定为5%。”
我们可以看到,转基因食品标识还有一些空白地带,如散装粮食和蔬菜水果,市场上曾经出现圣女果、紫薯和紫甘蓝是转基因的传言。要想让消费者消费得明明白白,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管理和宣传力度,使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