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购物、订餐,很多时候都是“隔山买牛”,依赖的只能是网上的简介和网友的点评,但是这些东西要作假实在是太容易了。尤其是网络订餐,网友们只能点评食物的味道,却看不到餐厅的卫生情况,所以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从“回家吃饭”到“饿了么”,再到“百度外卖”,这些互联网订餐平台被频繁曝光,犯的却都是一个毛病:因为不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当回事,所以该把好的关口全都形同虚设。
按照规定,互联网订餐平台有责任对入驻餐饮企业进行资格审核,审核的内容包含企业的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等餐厅应该必备的合法有效证件。但是记者采访发现,总是有一些“黑作坊”混进这些互联网订餐平台,他们有的没有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有的没有员工健康证,有的啥证都没有甚至连注册地址都找不到。
在没有任何资质的肮脏角落里制作餐食,经手的是没有健康证、可能罹患传染性疾病的厨师,通过这样的外卖平台,消费者买回家的也绝非美味,而是隐患与威胁。
餐饮服务涉及公众安全,网络订餐不是法外之地,面对当下的情况,首先需要的是互联网订餐平台的连带责任——“黑作坊”被查获之后,受罚的不能只是店铺经营者,在核查环节“放水”的网络订餐平台也要被处罚并记录在案。当类似的记录达到了一定标准,就应该让涉事平台停业整顿,倘若整顿不力,就该关停。只有如此,才能敦促互联网订餐平台坚守审核之责,杜绝无证无照假地址的黑作坊上线运营。
网络订餐平台是“互联网+”的产物,对于新事物发生的新问题,除了利用传统手段该抽查抽查、该暗访暗访,也不妨利用“互联网+”的思维,用新手段加以防范。
比如说,现在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工商质监部门上网也很便利,那么互联网订餐平台能不能和这些部门实现联网互动呢?这样一来,在餐饮企业的开店申请环节,相关部门就可以实时看到,从而查验该餐厅是否具备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等相关资质。
再比如,现在“网络直播”已经不是什么难事,百八十块钱就可以购买一个网络摄像头。那么,网络餐饮店涉及公众健康与安全,能否强制要求其后厨安装网络摄像头进行实时直播呢?与此同时,网络餐饮店也应该在醒目位置悬挂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及员工健康证,而这些证件也应该放置在摄像头的视线之内。这样一来,消费者就可以看到网上餐厅的真实环境,如果愿意甚至可以上网见证自己所点餐饮的制作过程,从而改变“隔山买牛”的状况。
总之,网络餐饮企业虽然频发各种问题,却并不是什么难以治愈的顽疾,也不是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的小事。只要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敦促互联网订餐平台恪尽职守,多想办法、多利用互联网本身的优势,就可以确保公众的消费安全。
本报评论员 庞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