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舆情监测

语言暴力≠舆论监督:食品药品民生领域报道不容哗众取宠

2016-05-13 来源:121健康网
   近来,一些食品药品领域的新闻报道为了吸引眼球,以耸人听闻、故弄玄虚、偷换概念、哗众取宠等“标题党”或“语言暴力”行为,攫取受众的注意力,不仅难以揭示新闻报道内容及新闻价值,甚至容易误导受众。
  
  例如,2014年《赛百味承认食物中有鞋底成分》的报道,靠使用文字游戏得出了误导性标题。今年,山东济南疫苗事件报道中,《上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这是杀人》的文章,在标题中用“杀人”的字眼,用“惊吓”的方式吸引眼球。在不存在安全风险的冒牌奶粉事件报道中,一些媒体频频使用“毒奶粉”字样,不停地刺激公众神经。在近期《多种常见止咳药被检出硫磺》的文章中,未经核实就报道了第三方检验结果,并称其“危害犹如三聚氰胺”,这样的渲染性语言不但无助于增强公众的食药安全意识,反而会给出一些错误的暗示。
  
  更有甚者,个别新媒体翻炒旧闻、编造食品药品虚假报道。近期,山东省即墨市的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布了题为《吃个西瓜1家3口去世!注意啦!这种西瓜千万别吃!》的文章,被官方证实为翻炒旧闻的不实报道。温州的微信号发布题为《刚刚发生,鹿城、瓯海、龙湾、洞头都传疯了!》的视频传播“激素猪肉”虚假内容,被当地公安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据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进行了查处,由于属于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的违法行为,责任人陈某被行政拘留7天。
  
  反思近来一些媒体对食品药品问题的报道,屡屡出现不规范、非理性、媒体审判的情况,并陷入“非正即负”的对立逻辑。还有一些媒体把造成问题的原因引向政治体制和现行法律法规,忽视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混淆视听。这不仅容易重创食品药品整体产业,也容易导致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向社会稳定风险的迁移。
  
  那么,媒体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力?红旗文稿2016年第8期刊发了题为《党媒要坚持舆论监督的“三个统一”》的文章对此进行了评述。文章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这一重要论断,舆论监督要坚持“三个统一”:真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文章指出,强调真实性,是媒体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的最基本要求。要对稿件涉及的事实进行认真核实,不能道听途说,不能偏听偏信,不能将仍存在疑问的信息写进稿件。从早些年的“纸馅包子”事件到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假新闻,一些主流媒体之所以以讹传讹,就是因为缺少对消息源的核实,从而助长了谣言的传播。此外,报道应该有一说一,不能夸张渲染、言过其实。要谨慎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煽动性的词汇。
  
  食品是生活的必需品,药品的消费量也非常巨大,食品药品的质量问题与健康甚至生命直接关联。在监管环境日趋复杂的同时,相较于其他产品,消费者对食品药品风险的承受能力更弱,并且对食品药品安全性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
  
  在食品药品民生领域,由于存在一定专业性,媒体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报道更应谨慎、真实、客观、准确。应更多关注监管部门采取的措施、产业的进步、质量的提高等。媒体应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科学素养,以避免一些本来属于正常科学争论的事情引发不理性的舆情反应。
  
  舆论监督主要是要向社会释放“正能量”,坚定人们解决问题的信心,更好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舆论监督,切莫因“违背事实”走偏了方向;更要警惕“语言暴力”引发的社会恐慌。媒体需要担起社会责任,杜绝在食品药品民生领域报道哗众取宠。(本报评论员)中国医药报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