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升至2.2亿,占比16.1%。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劳动人口抚养负担的加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养老金运行压力的加深,无不警示人们: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不容忽视,而选择何种方式让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居家养老是大势所趋
中国之声委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了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近7成的人会为父母选择家庭养老模式,超过一成的人选择请人照顾或 “社区托老所”之类居家养老方式,而选择养老院的受调查者不足一成。
对此,长盛传媒创始人长盛表示,家是老人最适合待的地方,但是老年人独自在家时,更易觉得孤独。居家养老若能解决老年人的人际交往问题,解决老年人在社区生活里的孤独问题,将会有所改善。
东方卫视首席记者、新闻评论员骆新认为,目前居家养老虽是大势所趋,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居家养老一定是一个大方向,但是子女们都要工作,谁在家中照顾老人呢?”骆新介绍,中国持证上岗的护理人数是29万,而中国的老年人超过1个亿。如何采取制度方式弥补养老方式的缺陷,是亟待考虑的问题。
闫肖锋:养老机构社区化是折中的有效方法
调查显示,“对养老机构不信任”和“养老机构资源匮乏”是制约机构养老的重要因素。
长盛认为,把老年人送到养老机构,平常的活动更多一些,更丰富一些。然而,在承载力方面,机构养老确实存在局限。骆新也表示,除传统观念之外,机构养老还存在床位不足、护理人员缺乏等现实问题。他表示,养老机构光靠政府投入还不够,应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
媒体观察员闫肖锋说,目前机构养老的困难可以概括为,公立的养老院进不去,商业养老机构又进不起。有一种比较折中的办法是养老机构社区化:既是居家养老又同时享有社区的配套服务。
在财政上,政府可将公立养老院的资源平均一点。如此一旦有老人生病,就近的社区养老机构能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三甲医院能够开通直通车,需要的时候把老人及时送到三甲医院或请医生过来处理。
闫肖锋同时建议,政府在土地上、政策上、税收上应给养老机构更多支持,让他们能够减低成本:“在设施、人员等问题上,若对养老机构能够免税,免地价,机构也将会有钱培训护理人员。”
奚美娟:注重老年人的精神关怀
奚美娟表示,精神关怀对老年人尤为重要。节目中,奚美娟回忆了自己拍养老题材电视剧《老有所依》时的情景,“当时我们是在北京的一个中等的养老院里拍摄了大概10天左右。有一个在里面住的老伯伯想让我带他出去,他说想回去看孙子,我当时听了以后就特别触动。”
奚美娟建议,老年大学等一些机构可以让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每天帮老人读读报,说说社会上的一些事情,这样会增加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此外,收看纪录片也能更好地给予老年人一些现实的、有用的信息。
从文艺作品角度来说,奚美娟指出,文艺创作应更多关注现实,直面包括养老、中老年人在内的现实题材。同时,文艺作品不能回避精神关怀及现实关怀。“老一辈人有情怀也有理想,我们在艺术创作当中要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