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受访者最喜欢的时令食品是饺子
北京姑娘张朱然表示,腊八粥、饺子、粽子是自家逢节必会准备的食品,“做起来也不费事,到了节日那天一吃到固定的食品,过节的感觉立刻就来了”。
作为一个南方人,陈露(化名)表示,青团子和重阳糕是家里必吃的时令食品。“在我们老家,每到清明节,几乎家家都做青团子,根据掌厨者的不同风格大小不一,有的像饺子一样小,有的比馒头还大,味道都非常好”。
调查显示,受访者必吃的时令食品中,月饼(68.3%)、饺子(68.1%)、粽子(66.4%)排前三名。其他依次为:腊八粥(61.1%)、麻团/元宵(56.4%)、春卷/春饼(46.5%)、青团子(32.7%)、重阳糕(28.8%)、萝卜(26.2%)、烧饼(21.3%)等。
在北京读大学的高菲菲(化名)家乡在江西,说到时令食品,她表示,家乡的灯芯糕最让她念念不忘。“灯芯糕是白色条状的,形似灯芯,还可点燃,味道凉甜。灯芯糕意指‘登新高’,也是一种祝福。每年春节去各家串门送礼物,灯芯糕都是必备的,非常受欢迎”。
张朱然在美留学时认识了自己的美国男友。“去年我们一起在我家过春节,按照习俗吃饺子。自那次之后,他就喜欢上了饺子,认为饺子是中国最经典美味的食物。他还经常光顾小区附近的一家水饺店,对于各种饺子馅怎么搭配好吃,比我知道得都多”。
调查显示,饺子是最受欢迎的时令食品,57.0%的受访者选择此项。其他依次为:粽子(51.6%)、月饼(41.6%)、腊八粥(40.4%)、麻团或元宵(37.4%)、春卷或春饼(36.3%)、青团子(21.6%)、烧饼(16.5%)、重阳糕(15.2%)、萝卜(13.9%)等。
65.7%受访者认为时令节日食用对应食品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好方法
高菲菲表示,异地求学后,吃民俗食品也“入乡随俗”了。“北方的节气、节日食品与南方大不相同。比如,我们老家冬至并不吃饺子,但北京特别讲究吃饺子,每年冬至食堂卖饺子的窗口人都很多,我们也会专门排队去吃”。
陈露表示,父母平时工作都很忙,“一般都在食堂吃饭。但每到比较重要的节日,都会特意回家准备食品,比如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所以这几个节日也是我最了解的”。
调查中,65.2%的受访者表示了解我国各个节日、时令对应的食品,28.6%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程度一般,5.6%的受访者回答不了解,0.6%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张朱然认为,时令、节日有其对应食品的民俗使节日更加鲜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我男友最喜欢饺子,他已经推荐身边的国外朋友都去尝试。这也是发扬我们民俗文化的一种方式”。
陈露表示,每次一家人聚在一起为了过节准备食品,都是她感到非常幸福的时刻,“不仅能感受过节的气氛,而且非常有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65.7%的受访者认为时令、节日食用对应食品,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好方法;62.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有趣的民俗文化;60.1%的受访者认为这种风俗应该传承下去;27.3%的受访者认为不吃对应的时令食品就不算过节。也有9.4%的受访者认为现在时令食品流于形式,没意思;4.3%的受访者认为这样做仪式感太重。
受访者中,00后占0.7%,90后占22.9%,80后占48.5%,70后占19.6%,60后占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