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表示,“食品添加剂问题的社会共治”的说法提出基于大多数学者与专家的认知以及问卷调查。近几年,多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0%的被调查者误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由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如果此项问题不解决,人们带着对食品添加剂误解甚至恐惧享受一日三餐,对美味的享受会大打折扣。另外,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食品添加剂产业和食品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食品添加剂及其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食品添加剂既不是食品也不是药品,只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配料,不能直接食用。所以,评价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决不能单独评价食品添加剂本身,而是要将其与添加此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共同评价。食品添加剂自身的安全性与含有该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安全性不能相提并论,食品添加剂有毒不意味着食品有毒,因为大家吃的是食品,而不是食品添加剂,例如,卤水和豆腐,卤水有毒,卤水豆腐无毒,并且卤水豆腐因为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镁,导致其营养价值更高。
为什么食品添加剂问题要社会共治
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大家的认知偏差较大,存在误解并且逐渐加深,网上流传很多从负面角度宣传食品添加剂的图片。对于食品添加剂,有人疑惑,有人害怕,也有人在将其妖魔化。有家餐馆的宣传画中文字写到:“无毒有我,本餐厅出品均不含味精及任何食品添加剂”,将食品添加剂视为毒品以宣传自己,煽动性和欺骗性较强。公众看到这样的宣传语后对味精和食品添加剂心惊胆战,对其望而生畏。其实,这家餐厅烧菜不用味精用鸡精。味精的成分只有一种:谷氨酸钠,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而鸡精中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要比味精多得多,不仅有谷氨酸钠,还有肌苷酸二钠和鸟氨酸二钠等。如此宣传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但缺少监管依据和制度。
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时有发生,2011年上海的“染色馒头”就是典型案例。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因不是无知,就是无良。对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坚决打击。同时,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对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法规、标准等知识的培训也是从根本上杜绝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重要举措。
食品添加剂是被炒作的热门话题,例如,2015年环球时报转载的一篇文章题目为:“美国百岁科学家勇斗食品添加剂”。任何人看到标题就会联想到食品添加剂是恶狼、恶魔,但文章内容是美国百岁科学家终于迫使美国政府对反式脂肪颁布禁令。众所周知,反式脂肪并不是食品添加剂,这是典型“标题党”的做法。不顾事实和真相,将食品安全的脏水泼向食品添加剂,使得公众加深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都不是食品添加剂,只是非法添加物,在食品中使用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等都是违法犯罪行为。
食品添加剂有益无害,不是洪水猛兽,根本用不着“勇斗”。只有全社会正确理解和对待,食品添加剂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无添加”是现如今的流行词汇,已经从食品领域延伸至其他领域,很大程度上是噱头,欺骗了很多人。甚至有些厂家在不了解什么是“无添加”的情况下声称自己的产品“无添加”,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例如,卤水豆腐是中国人的发明,迄今为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卤水是食品添加剂,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是食品凝固剂,也有石膏豆腐、内酯豆腐,所用的石膏、葡萄糖酸-δ-内酯也是凝固剂。一家很有规模的豆腐厂,卤水豆腐、石膏豆腐、内酯豆腐均生产,但他们的豆腐宣传广告图中也有“无添加”字样,他们自己解释宣传画中的“无添加”是指没有添加三聚氰胺、吊白块之类的添加物,让人哭笑不得。再比如,一本介绍做蛋糕的书,封面上特别注明“健康无添加的酥软蛋糕”,并搭配一幅色彩鲜艳的多色彩蛋糕图片,人们一看便知添加了着色剂(色素),着色剂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众所周知,做蛋糕和面包等一定要发面,要使用泡打粉或者复合泡打粉、双效泡打粉等,它们也是食品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