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调查显示,如果知道某类食品(如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等)是安全的,那么只有60.3%的被访者表示“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
被访者对“食品安全卫生”的鉴别能力不足。从对食品包装标签上信息的关注看,被访者选择最多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这些较为表面的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的保存方法、配料表和营养成分、食用方法、“QS”质量安全标志等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的信息关注程度明显不够。
当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除了考虑现有的参与渠道不畅通且不能发挥作用外,还会考虑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以及担忧打击报复等危险成本,这也制约了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及采取相应的申诉举报维权等行为。调查显示,知道某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时,有62.9%被访者表示会投诉举报,但除了14.5%表示不好说外,还有22.6%表示不会投诉举报。不投诉举报的主要原因中,“嫌麻烦”的有53.1%,认为“投诉了也没有用”的有53.1%,“不知道投诉举报的途径”的有31.3%,“怕打击报复”的有11.9%。
对此,统计部门建议应该尽快建立鼓励公众参与的补偿机制。建立消费者举报奖励制度;建立一系列相关制度,强化对举报人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