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不合格产品信息的确存在,信息主要来自黑龙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9月16日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9月15日发布的定期抽检信息中关于调味品的不合格信息,不过,监管部门发布的信息只是公布了一些不合格的产品及其检测项目,并没有称这些产品会致癌,所谓的“超标会致癌”说法只是媒体自己的解读。
从“超标”到“致癌”,经不起推敲的推导
不合格的食品就一定有危害吗?超过标准限量的产品就一定有危害吗?可能致癌物会不会致癌?这些经典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陈君石院士所谈的《食品安全常见问题探讨(30问)》里已经有很清晰的分析。实际上,“超标”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使人致癌。
不管超标多少、无论剂量大小动辄就大谈“严重可致癌”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提醒公众注意食品安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公众也许会被“严重可致癌”吓到。所以有必要把大家担忧的几个指标拎出来,看看对我们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
1.氨基酸态氮
氨基酸态氮是判定发酵产品发酵程度的特性指标。根据《GB18186-2000酿造酱油》,酿造酱油级别不同,其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标准不同(g/100mL):特级≥0.80;一级≥0.70;二级≥0.55;三级≥0.40。根据《SB/T10336-2012配制酱油》,配制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标准也应当≥0.40g/100mL。
如果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低于0.40g/100mL,我们可以判定这款酱油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是不合格食品。但这是一个质量标准非卫生标准,该项不合格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当我们通过调味品摄入的时候。
2.铅
铅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且有重要工业用途的环境重金属污染物,空气、家居环境、饮用水和食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一定量的铅。通过饮食摄入和空气吸入是成年人铅暴露的主要途径。
食品中铅污染主要对人体造成慢性损害,铅在生物体内具有蓄积性,在人体的半衰期为14年。铅的长期低浓度暴露可影响心血管、中枢神经等系统发育。但是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认为,目前尚无法确定一个可有效保护健康的铅暴露阈值,建议各成员国应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铅暴露。我国规定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添加鱼类、肝类、蔬菜类的产品除外)的铅限量值为0.2mg/kg。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以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以保护大多数人为原则,铅的风险评估是以终生持续暴露不产生可观察到的健康损害为基点的,因而具有充足的保护性。
两个抽检结果中铅超标的均是花椒粉,根据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花椒粉中铅的限量值为3.0mg/kg。以抽检结果中含量最高的4.9mg/kg来计算,假设一瓶/袋花椒粉的重量是50g,50g花椒粉中铅超出国家标准0.095mg,而我们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一袋50g的花椒粉得吃多久?
3.甜蜜素
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或钙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制造的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80倍,甜味纯正、自然,不带异味,且性质稳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于1994年批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按照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该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酱油中使用。
GB 2760-2014关于甜蜜素的使用规定是建立在科学评估基础上的,按照标准使用甜蜜素能够保证消费者的健康。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甜蜜素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11mg/(kg·bw)(注:11mg/(kg·bw)是指每公斤体重每日允许摄入量为11mg)。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体重60kg的消费者来说,即使每天都吃到甜蜜素,只要其每天摄入量不超过660mg,就不会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结合本次公布的两个抽检结果来看,需要喝掉3.67kg的黄豆母油、22kg的香醋才有可能会带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