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联合通报了全市保健食品销售市场专项整治结果,在为期2个月的整治中,全市共查处66件违法违规销售保健食品案件,查获违法违规经营销售保健食品1.4万盒。
其中,涪陵的特大假劣保健食品案,由于涉及面广、案情复杂,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审理中。
检查企业9600家次,立案66件
今年5月20日起,我市启动了保健食品销售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一直持续到7月20日。整治期间,全市共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企业9600家次,覆盖率达82.8%。其中,保健食品专营企业1060家次,兼营销售保健食品的商场(超市)1650家次,兼营销售保健食品的药店(药房)6890家次。
在两个月里,全市共立案66件。其中,涉及非法聚集群众,利用“会议”、“讲座”等形式,夸大功能销售保健食品行为的7件,占案件总数的10.61%。
销售假冒保健食品和不合格保健食品行为的4件,占6.06%。
在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中夸大产品功能范围行为的8件,占12.12%。
普通食品标签标示、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4件,占6.06%;涉嫌犯罪的23件,占34.85%。
涪陵区捣毁特大犯罪网络
此次整治中,涪陵区一举捣毁了一个涉及全国12省市的,以电话诈骗方式销售假劣保健食品、涉案金额达650万元的特大犯罪网络。
“涉及的品种有92个,包括郑多燕减肥餐等。”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案情涉及面广、较复杂,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此次专项整治中,全市共查获违法违规经营销售保健食品14331盒(瓶),逮捕11人,监视居住6人,刑拘5人,已起诉14人。
另外,渝中、梁平、九龙坡成功端掉了非法聚集群众,以“会议”、“讲座”销售保健食品的窝点共计6个。
保健食品经营纳入食品流通许可
据市食药监局透露,为规范保健食品销售市场,我市将实行保健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即将以往的备案改为许可,凡申请从事保健食品销售的经营主体要符合食品流通许可要求,如此一来,市场准入将更为严格。
此外,我市还将规范保健食品经营条件,比如经营场所醒目位置要明显标示“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字样;兼营保健食品的,应当对保健食品专区专柜存放,并标识“保健食品专区(柜)”字样等。
另外,我市还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未经许可从事保健食品经营、违法发布保健食品广告等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