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舆情监测

《食品安全法》修订应对企业加强“硬约束”

2015-03-18 来源:新京报 
       ■ 食政大观
 
       现行修订稿行政色彩浓了些,社会共治作为原则不够具体,难以落实;对食品企业加强“硬约束”,因为所有食品安全的保障,最终都取决于一线员工操作的那双手。
 
       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法》修订已经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有很多亮点,但仍有提升改进的空间。
 
       首先,食品安全监管要体现市场经济原则。严加监管的同时,依靠市场竞争提升质量,加大成本投入防范风险。现行修订稿在监管方法上行政手段多,似乎一严就是严格审批,几乎每个环节都强化了许可,容易造成“重审批轻监管”,门槛很高,进门后就成了脱缰野马。监管上也没有对大中小企业、高中低风险产品进行分类管理。
 
       修法的方向,应加强对食品安全事中、事后的管理。综合运用标准、计量、认证等技术手段、加强日常检查、不安全食品召回等方法,在监管机制上创新。食品企业要保障安全,必须加大成本投入,在标准、设计、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保障安全的人力资源和资金的保障。过去重视不够、投入不够的状况应当改变。靠市场竞争这只“上帝之手”决定企业效益,保障社会效益和消费者权益。
 
       同时,食品安全监管更应充分体现社会共治原则。现行修订稿还是行政色彩浓了些,社会共治作为原则虽已提出,但不够具体,难以落实,应在社会共治主体、平台、机制、方法、保障方面增加内容,使每个吃饭的人都能为食品安全出力。
 
       特别重要的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一定要公开透明,尤其是需要各类媒体、舆论特别是互联网、微博、微信,更加开放、透明、规范。对舆论监督,多一些开放,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反感,多一些反应,少一些任性!这种舆论的微监督,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民主监督。舍此,难有食品安全。
 
       对食品企业而言,在食品生产日益工业化的今天,企业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主体,承担着主体责任。修改稿对各类食品企业提出了不少要求,但还要加强“硬约束”。例如,可以规定食品企业员工必须培训的要求,上岗培训、岗位培训、专业培训、法律培训等等。因为所有食品安全的保障,最终都取决于一线员工操作的那双手。只有把食品安全保障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头脑和操作中,安全才是可期待的。此外,食品企业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包括对产品质量、员工、顾问、利益相关者、环保、社会进步事业等,都应有法律保障。
 
       对食品来说,人人都是消费者。食品安全说到底是为了人的健康安全,是基本的人权内容之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和评价是第一位的,消费者对食品的选择决定企业的命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督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监督。为更突出消费者的主权,《食品安全法》还可设立对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举报奖励制;对消费者投诉快速、低成本解决问题的机制;食品安全问题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制;加大惩罚性赔偿倍数,由10倍扩大到20倍;消费者团体诉讼制度,把消费者的权利落到实处。
 
       当然,食品安全总的原则应当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发应对、事后改进。围绕这个原则进行全领域、全链条、全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的顶层制度设计。特别是要在食品安全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断裂的问题;监管范围上解决占80%的小微企业要全部纳入本法领域,细化分类监管;监管主体上解决“九龙治水”、政出多门、交叉重复的问题。《食品安全法》至今已实施了5年多,但豆芽菜归谁监管仍是未解之谜。最近光因豆芽问题被问责的就有几十位公务员,有的也是一头雾水,没人说得清该谁真正负责。
 
       总之,修法不易,应有更高立意,创新方法,完善制度,最重要的还是法律能够有效执行的问题。只有真正有效执行,消费者才会在心底生长更多的安全感。
 
       □刘兆彬(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