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备案后需加强市场监管
根据之前的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膳食营养补充剂或成首批备案管理类别
徐华锋表示,膳食营养补充剂或作为首批备案制管理类别,这是因为膳食营养补充剂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市场常见种类大多用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利用一个标准可以监管很多产品;而其他类别的产品之间,虽然功能相似,但成分组成可能有很大差异,尤其是主要功效性成分的配比都存在明显差距,而且产品的个性化比较强,有可能仍要采取单个审批的制度。“严格来说,膳食营养补充剂是一个俗称,其实并不是一个专业名词或法律意义上的名词,其涵盖的类别可能包括普通食品及可能具有某些功效的食品等,至于未来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具体划分,还要等待新的食品安全法修订,保健食品的管理办法同样如此。”
根据之前的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对于一些未获得保健食品审批的食品能否宣称一些功能,也要等待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比如说我们经常接触的普通食品,如大枣、红豆等,能否有一定的功能宣称等,因为事实上,可以说每种食品都有一定的功效,只是功效大小、针对人群等有所不同而已。”
保健食品功能宣称一直是开放的
目前的保健食品功能宣称为27种,但市场上的相关或类似产品多种多样,几十种产品功能宣称能否覆盖整个行业?徐华锋表示,目前的功能宣称的确已经很难涵盖市场上所有的产品,这也是改革的原因之一。
另外,“受传统‘药食同源’观念的影响,很多食品也具备某些方面的功效,但人们在购买时,某些食品是否‘对症’,还是应该以国家相关审批为准,因为这是对功效明确性的最好证明。我们不排除某些普通食品可能具有某种功能,但区别在于功能并未得到相关部门审验。另一方面,其实保健食品的功能宣称一直是开放的,现在企业也可以提出申请新的保健食品功能,提交相应的材料证明其有效性的依据和方法等,通过审评委员会评审即可。”
■ 市场观察
保健食品消费逐渐趋于理性
针对近几年来保健食品市场呈现出的新特点,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徐华锋表示,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保健食品市场已经呈现出逐渐理性的特点。从购买行为来看,与之前送礼等其他需求不同,人们的自行购买行为增多,购买不再盲目跟风,也趋于理性。
另外,从保健食品企业的分布来看,还存在“小”和“散”的特点。目前保健食品市场产品数量增长明显,已经有14000多种,但大部分企业规模仍偏小,而且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中西部少的格局仍然十分明显。
另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预计将达到1万亿,并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百强企业生产集中度超过50%。
热点问答
成本或是企业不愿申报新功能的原因
Q:保健食品的功能宣称一直是放开的,但长时间以来功能宣称一直相对固定,并没有明显增加,原因是什么?
徐华锋: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一项新功能的宣称总是要费时费力的,如果一项新的功能被申报并通过评审,而国家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一些企业并不愿花费额外的时间和成本。真正申报一项新功能的成本未必有多高,但直接审批现有功能相对简单,这也是有些厂家在宣传时宁愿打擦边球也不愿申报的原因之一。
广告、售后还是不少企业的重点,对新产品研发重视不够。未来保健食品的功能宣称范围一定会扩大,企业申报成本也会降低,现在事前审批较严,备案制度是逐步将重点过渡到监管,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市场监管。
热点问答
借助传统文化的食品功能宣称尚无明确管理办法
Q:很多产品的宣传语中往往有“养胃”、“补肾”、“补血”等类似宣称,这些功能并不属于保健食品功能范畴,消费者如何鉴别?
徐华锋:这种产品功能宣称其实是借助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概念,也只有中国人听得明白。至于某些产品所宣称的一些功能,在学术界及专家中也有很大的争议。对于长期存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食品功能宣称,现在确实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未来有可能采取区别于现有保健食品管理的方法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