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落幕的某药品交易会在武汉吸引了2000多家医药企业参展,更是有10余万专业观众捧场,规模创历届之最。
在药企的展台中,“主角”药品相较往年变化不大,而保健品、健康附加品却风头正盛——凉茶、维生素、深海鱼油、胶原蛋白胶囊,甚至牙膏、中药洗发水、沐浴露、美白润肤霜……药企纷纷将视线投向药品之外的“大健康”消费类产品成为本届药交会的一个鲜明特色。
药品便宜,非药昂贵
多家药厂“不务正业”
华北制药的产品目录中,不仅有多达25种保健品,还有一个高端系列的化妆品。这个目录中,诸如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经典常用药,标注的零售价格从0.55元—64元不等。反观该厂生产的非药产品,零售价格显示,番茄红素520元、大豆异黄酮420元,抗皱美白精华液1580元,营养眼霜358元……
另外,贵州百灵、康美药业等知名企业,都在展位的显著位置摆放了复合维生素、人参提取片、蜂胶、阿胶糖、大豆卵磷脂、胶原蛋白等保健品,诚征各级代理商。
多家拥有知名经典老药的厂家,开始在保健品、家庭医疗用品、化妆品、母婴用品、生殖健康用品、名贵药材等相关领域开发新产品,这似乎成为药品行业不约而同的新方向。
一药企转向加工土特产
据称是政策副作用所致
乌鲁木齐一家药厂的负责人感慨,医药经济其实是政策经济,医药行业应该是受到政策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每轮“新医改”政策出台,都会造成医药行业重新洗牌。
该负责人称,他所在的药厂做了十几年的抗生素,今年却放弃了药品生产,因为目前原料药和成品药生产企业的利润极为微薄,竞争又异常激烈。
他还透露,从去年开始,该厂主动转向加工土特产,如人参、蜂蜜、蜂胶等保健食品。
众药企为何热衷做非药
在广药集团的招商目录中,除“乌鸡白凤丸”这样的传统药品外,“王老吉”凉茶的位置最为显著。湖北午时药业的食字号“金银花露”,摆放了整整两排货架。而纵观市场,云南白药牙膏、马应龙眼霜,不知不觉中,这些做经典老药的知名药企早已进军日用品领域。
武汉健民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裴学军分析说,近年来,国内知名药企的主要精力应该来说仍然是在制药领域,但由于国家药品价格调控以及原材料成本增长,国内药企两头承压,业绩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当前药物研发成本与日俱增,研发难度和上市周期在不断扩大。医药行业饱受基本药物制度、招标采购和药品价格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困扰,处方药的竞争日益加剧。生产药品所获得的利润已经很低。
而反观保健品、营养品、健康类食品、消费品,都不像药品那样有着非常苛严的审批程序,且生产周期短、成本更加低廉,利润也更丰厚。同时,也因为国家对药企的出品管控更严,消费者普遍认为药企生产的产品安全系数会更高,推长了知名药企开发出的非药产品的信誉度,延续了其品牌信任度,“尽管这些产品的价格并不便宜,但推向市场反响却很好,得天独厚的优势促使其飞速拓展到健康消费品领域,主动布局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