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行业动态

【趋势】慢病形势日趋紧迫 大健康呼唤功能食品

2019-02-11 来源:121健康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产业正从数量需求型向健康需求型转变,同时各种慢病人群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品类更多、质量更高的功能食品。而目前国内功能食品并不能满足需求,其发展状况如何?遇到哪些问题?日前,由国家新食品资源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的“新食品资源创新技术与标准研讨会暨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在京举行,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讨。

 

我国居民慢病高发形势严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2010—201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我国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其中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多年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使得超重肥胖问题凸显。2014年11月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营养大会重新定义了营养不良的概念: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症、超重和肥胖症的各种形式的问题。体重过低和过高都属于营养不良,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都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风险增加、缩短寿命,造成社会经济负担。

 

  另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中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2015年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1.096亿人,占全球病患人数的26.4%,居世界首位,并且有13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其中40.8%的人年龄低于60岁。慢病成为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2年我国居民慢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大众对于健康的渴望与关注、对于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而国内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

低GI食品认知度低

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低GI食品对这一人群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实践情况并不乐观。我国居民对糖尿病医用食品认知度低,对于在国外已经普及的GI值相关知识,我国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依旧不了解,主要的宣传和普及来源于医生的宣教。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陈伟在《低GI生活在我国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的发言中介绍,血糖指数(GI)又称血糖生成指数,是评价食物碳水化合物的一个生理学参数,用来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程度高低。GI≤55的称为低GI食物;55<GI<70的称为中GI食物;GI≥70的称为高GI食物。

 

  具有低GI值的食物通常膳食纤维含量高、饱腹感强,在消化道缓慢释放葡萄糖,逐渐提高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并持续提供能量。而高GI值食物进入人体后,葡萄糖消化快、吸收率高,能迅速进入血液引起高血糖峰值,胰岛素快速升高,进而导致血糖下降速度快,血糖变化剧烈。40年的全球研究发现,低GI饮食可以降低疾病风险,改善身体健康,对所有人群的整个生命阶段都有益。

 

  陈伟介绍,全球糖尿病组织已将食用低GI值食物纳入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健康饮食指导方针。国际上,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低GI食品市场发展最为成熟。低GI食品在澳大利亚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过程,2001年消费者对GI认知度为28%,2002年GI基金会建立、GI标志推出,2005年消费者对GI认知度达到72%,2007年GI进入澳大利亚食品标准,消费者认知度达到82%,同时ISO标准出台。2011-2013年GI标签在食品标准中公告,消费者认知度达到77%,与2018年消费者认知度持平。

 

  据了解,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批准营养标签复合低GI分类食品标准;南非将低GI食品进行分类标识;印度低GI食品商标可流通;新加坡将低GI食品批准为健康选择标志计划(HCS)规定的谷物类产品;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都采取支持的态度,低GI食品商标可流通;日本也已批准低GI食品的上市,但需企业自行负责;美国可标注“糖尿病友好型”等标识;英国可标注低GI或高GI。

 

  陈伟表示,国内消费者对低GI食品的不了解,也严重制约了相关产品发展以及法规的推进。尽管如此,我国早在2008年就有对糖尿病人可用膳食的特征性指标进行规定的地方标准,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启动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包含“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及规范”行业标准制定。目前,我国功能主食创制与慢病营养干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SUGiRS中心、GI基金会、澳大利亚糖尿病协会建立合作进行相关研究。

稀少糖、低致敏食品蓄势待发

有实验数据表明,糖摄入过量会增加龋齿、肥胖、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并导致血脂异常。世界各国对于糖的限制日趋紧迫。2012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在欧盟市场上销售果汁不再允许加糖的议案;2015年,美国33个州颁布“糖税法”,最晚到2019年食品标签上要标注游离糖的含量;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2016年发布《有关减少国民糖类摄入量的综合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减糖运动”;日本明治乳业相继推出多款甜菊糖产品降低能量的摄入20%。

 

  食糖量过高对健康造成的负面作用使得人们纷纷寻找健康糖源,也由此产生稀少糖的概念。国际稀少糖协会于2016年将稀少糖定义更新为“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很低的单糖及衍生物”。江南大学教授高晓冬介绍,甜味剂经过了四代演变,第一代以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高果糖浆为代表,其口感好,是能量的来源,但过量会导致肥胖,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第二代为高强度甜味剂或人造甜味剂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其甜味高、能量低;第三代为糖醇,包括木糖醇、赤藓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其能量低;四代甜味剂是天然低能量或零能量的功能甜味剂,比如稀少糖,其口感类似蔗糖,对降低血糖、血脂有辅助作用。其中,最受关注的稀少糖D-阿洛酮糖,零能量、口感好。目前,添加有D-阿洛酮糖的食品已经在日本销售,早在2014年,D-阿洛酮糖被美国FDA认定为GRAS“一般认为安全的”产品。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教授潘兴昌在《食物过敏与低致敏食品的开发》中介绍,食物过敏也称为食物变态反应、消化系统变态反应、过敏性胃肠炎等,是由于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引起的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会引发消化系统内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目前研究得知,破坏蛋白质结构中的抗原片段,就可以降低或消除食物蛋白质的致敏性。潘兴昌表示,目前低聚肽已具备低致敏性,比如小麦低聚肽,原料小麦蛋白中致敏性肽段的含量为82mg/g,经过酶解后的小麦低聚肽产品中致敏性肽段含量为0.26mg/g,消除了99%以上的致敏蛋白。而大豆低聚肽的抗原性比大豆蛋白质降低至1/100—1/1000。整体来说,食源性低聚肽是低致敏食品甚至无致敏食品的蛋白选择最佳形式,某些植物来源的低聚肽更具有抗过敏潜力,小麦低聚肽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功能食品产业标准体系需完善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院长蔡木易对我国功能食品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功能食品是食品产业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提振国内消费市场的有效路径。近几年我国功能食品市场需求旺盛,相应的功能食品科研投入不少,取得一些成果,食品产业创新、研发和配套平台建设逐渐完善,但功能食品相关法规标准体系仍有待完善。新功能食品配料、功能食品划分、功效宣称、功能评价、功效真实性检测等技术标准也有待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功能食品产业标准体系不完善,是功能食品产业发展主要瓶颈之一。

 

  针对消费者相关知识缺乏又无正规渠道获取正确信息的现状,蔡木易提出,要研究适宜、可行面向消费者的营养健康食品宣传教育形式,大力开展科普宣传与消费者教育。

  


来源:中国食品报

图片来源:网络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