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部署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对“保健”市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欺诈消费者等各类违法行为。
但是,在这场风波中,一些网民和个别媒体甚至有些专家却把打击的对象指向了保健食品,指向了保健行业,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警惕,不能让这种不科学不理性的声音干扰公众对于保健食品和保健行业的认知,更不能让其干扰刚刚开始的整治行动。
比如,有文章的标题说“三鹿事件受害少年用无限极产品病重去世”;比如有网上专题名为“无限极产品致女童心肌损害”;比如还有某个专家撰文称“保健品是不是该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些言论不仅损害了保健食品行业,更是误导了消费者。
一个大前提,保健食品都不能治病更不会致病,这是基本的常识和法规。孩子吃了三鹿奶粉受害是因为其含非食用物质三聚氰胺,而孩子死亡的原因是没有吃药治疗而延误了病情,这些都不可混为一谈。更不能说儿童因为食用保健食品而导致生病去世。企业违法不等于产品有错,更不等于行业全黑,而那个保健品该推出历史舞台的观点,则是违法加无知的谬论。
用不正确的观点阐述不正确的事件,得出的一定是更加错误的结论。把“三鹿”“女童”“保健品”“致死”这些敏感的词汇放在一起,自然会吸引公众的眼球,但是也给公众造成了“保健食品是非法产品”“因为吃保健食品所以生病致死”的错误认知,把违法者的恶果加在了本来合法的保健食品的头上。加深了公众对于保健食品的误解。
13个部门联合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文件中,给“保健”加了引号,这就说明整治的是打着“保健”的名义坑害消费者的违法行为。打击的是保健行业中的违法行为和不法分子,而推进的是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最终目的是让公众更好地享受保健食品带来的健康福祉。整治有效的前提是精准打击,而精准的前提就是把握好整治的方向,把企业合规的保健食品剥离出来,把行业合法的营销行为剥离出来,把消费者正当的健康需求剥离出来,将严打的目标直指违法分子。只有这样,这场整治才有力度,才能够让企业服气,让消费者安心。
整治“保健”市场乱象不是对保健食品行业的扼杀,而是改善民生顺应健康中国需求的举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领导表示,要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为人民群众筑牢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实际上,现在老百姓关心的不仅是行业中不法行为对消费者的侵害,还有对保健食品基本概念和基础消费知识的缺失。从权健案件中可以看出,如果消费者明白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这个道理,悲剧就有可能避免。国家推进健康产业的宏图大计摆在那里,健康需求的利好市场摆在那里,作为行业监管者,不仅应该严打,还要不断纠偏,应该动用手中的专家资源和媒体资源,结合整治成果,及时地打出科普这张牌。把正确的保健食品的消费理念和消费知识传达给公众,进而形成社会共治的力量。如此这般,整治的目标就会更加精准,整治行动也会更加有成效。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作者: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