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的缺乏不仅影响儿童期的体格生长、智力发育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还与成年期的生产力和慢性病等息息相关。每日三餐,大多数人是本能地喂饱自己,有多少人为了身体健康而精心筹划每顿餐食?你能想到,焦虑症、抑郁症以及自闭症100%与肠脑轴和异常的肠道微生物有关?
日前在山东青岛召开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上,来自研究机构的专家、临床营养专业人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儿童早期营养的重要性及中国儿童营养状况,介绍了国外开展食育教育的经验,中科院专家更是从前沿研究探索肠道菌群与行为的关系。
儿童营养是健康基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振宇在作《儿童早期营养健康状况及改善策略》报告时表示,儿童早期营养非常重要。儿童营养的缺乏不仅影响儿童期的体格生长、智力发育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还与成年期的生产力和慢性病等息息相关,是其一生健康和成功的基石。
杨振宇介绍说,儿童的营养状况是衡量整个人群营养状况的最敏感指标。国际上通常将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2025年全球营养改善目标提出,生长迟缓率要降低40%;育龄妇女贫血率降低50%;低出生体重率降低30%;儿童超重率无升高;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增加到50%以上。
2013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1.8%,整体上已提前实现2020年我国儿童发展纲要目标(<12%)。但贫困农村儿童贫血率仍为16%。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我国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种类和频次城乡差异明显,母乳喂养和辅食干预依然是婴幼儿营养干预的重点。贫困农村儿童生长迟缓和贫血依然严重,不论城乡儿童超重肥胖问题日趋明显。
杨振宇强调说,生命早期是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高危期。我国婴儿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较低,同2020年达到50%的目标差距较大。目前我国已出台一系列营养改善政策法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学生营养改善行动;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临床营养行动;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吃动平衡行动。
多重因素影响儿童肥胖
对于儿童超重及肥胖问题,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杨炯贤在《肥胖管理的综合策略》报告中表示,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版)的发布,就是期望能提高专业人士及社会对营养干预在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规范医学营养减重的原则和路径,设立标准化医学营养治疗减重管理工作流程,以便临床营养专业人员及医疗保健人员掌握和使用,更好地为减重者服务。
杨炯贤进一步表示,儿童期肥胖容易伴随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同时也是成人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潜在危险因素。医学营养治疗主要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杨炯贤表示,青少年肥胖与血B族维生素、维生素D、锌、硒和铁水平呈负相关,而与血清铜水平呈正相关。
杨炯贤根据研究文献说明了肥胖发生的原因。她表示,一篇纳入25项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相对于未母乳喂养过的新生儿,母乳喂养者发生儿童期肥胖的比率降低22%,且母乳喂养时间与肥胖发生率有剂量—效应关系。这可能与配方喂养提供了较高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及缺乏母乳中含有较多的活性物质有关。一些习惯也会引发肥胖。杨炯贤表示,不爱吃早餐的群体发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更大。高能量零食的摄入频率及进食时间与青少年肥胖有紧密联系。每日两次以上零食的青少年其肥胖风险比高于很少吃零食的青少年;以早晨吃高能量零食的青少年为对照组,夜间进食零食的受试者发生肥胖和超重的肥胖风险比为3.12。
碳酸饮料与儿童期的肥胖有着密切关系,每周多摄入碳酸饮料240 毫升的青少年发生肥胖的危险增加 29%。每天多喝12盎司的含糖饮料,观察19个月的结果是,导致BMI升高 0.24 kg/m2。
在碳水化合物与肥胖的分析中显示,青少年女性膳食中血糖指数每升高1SD,BMI和腰围分别增加0.77kg/m2和1.45厘米。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增加1SD,会分别降低青少年女性BMI值0.44kg/m2和青少年男性腰围1.45厘米。
微量营养素摄入与肥胖的研究表明: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浓度与青少年BMI值、躯干脂肪面积以及总脂肪面积呈负相关。肥胖儿童血清中的锌、硒和铁水平低,但血清铜的水平较高;血清锌的水平和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有呈明显负相关,而与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正相关。维生素D的水平与儿童肥胖呈负相关。
对于减重及预防青少年肥胖,杨炯贤建议:第一,新生儿期应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并适当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以减少儿童期肥胖发生风险。第二,要严格控制零食摄入,尤其是含糖类较高的零食以及碳酸饮料,应控制碳水化合物中高血糖指数食物的摄入。第三,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通过膳食干预改善儿童健康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张召锋所作《学龄儿童膳食质量与健康》报告分析了我国学龄儿童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他认为,我国学龄儿童营养不良依然存在,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还占有一定比例,特别是在贫困农村地区更为突出。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血压偏高不容忽视;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学龄儿童视力不良主要表现为近视;龋齿检出率高居不下;骨骼健康等其他健康问题开始浮现。
同时张召锋表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中只有29.9%达到“每日最少60分钟中等到剧烈的体育活动”这一推荐要求,每10人中仅有3人能达到国家锻炼标准中的“优秀”或“良好”水平;学龄儿童的体质下降和运动不足容易导致骨骼健康问题的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张召锋提出,合理膳食是改善学龄儿童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因为学龄儿童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一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十分旺盛。营养素能够明确影响健康状况,如维生素D能够预防佝偻病,维生素A能够保护视力等,而膳食是各类营养素的最主要来源。
张召锋表示,膳食干预是改善学龄儿童健康状况的理想选择。而通过膳食干预改善学龄儿童健康状况的前提是科学地评价其膳食状况。目前国内现有膳食指数体系包括膳食平衡指数、特定人群膳食指数体系以及学龄儿童健康膳食指数等。膳食平衡指数可反映个体或群体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的情况,也能反映膳食均衡程度。学龄儿童健康膳食指数的构建则参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及《中国健康膳食指数CHDI》,并将部分评价指标进行优化整合,如在CHDI基础上增加含糖饮料摄入情况、身体活动情况等,具有较高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