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跨境电商业,在政策新规的影响下,正面临“成长的烦恼”。
广州,中国的“南大门”,华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依托南沙自贸区等地理、政策优势,跨境电商在此地蓬勃发展。广州市跨境电商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广州跨境电商企业总数达879家,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68.5亿元,同比增长3.7倍,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然而,4月8日起实施的跨境电商新政,让一些广州的跨境电商经营者们感到了压力。
广州胡萝卜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小英就是其中一位。面对新政的限制,目前该企业依靠此前在保税区的库存勉强支撑销售,不过只能维持一个月左右。
而且,与其他地区情况不同的是,由于毗邻港澳,不少居民有去香港购物的习惯。现在,随着价格优势的削弱,广州跨境电商企业也面临着港澳实体店更为直接激烈竞争。
广州跨境电商与港澳互动加速
虽然店中依旧人来人往,但陈小英明显轻松不起来。跟目前多数跨境电商经营者一样,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政策“急刹车”,感觉无所适从。
此番跨境电商新政的最大影响是“正面清单”管理模式,该新规明确要求《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以外的商品,必须按照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尽管清单出台后又迅速进行调整,但占日常销量比重较大的商品,比如化妆品和保健品,大部分仍被排除在清单外。如果按照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这些清单外的商品又面临着复杂和严格的监管程序,比如需要通关单、企业资质等,多数企业难以应对。
也就是说,此前跨境电商所倚重的“保税进口模式”瞬间难以为继。
“这几乎是毁灭性打击,一夜回到原始状态。”陈小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相比税制改革,货源问题才是目前跨境电商企业的最大烦恼,经历焦虑和迷茫之后,不少企业开始布局直邮渠道和海外仓库,试图避免随之而来的“熔断”。但海外直邮和海外建仓等新进口方式,却注定伴随着无法避免的成本上涨。
陈小英表示,海外直邮每个包裹的费用约25-30元,而原本从南沙保税仓库出货,每个包裹费用仅15元左右。海外仓库价格近期也应声而涨,租金几乎直追广州CBD区域。
这使广州跨境电商更为直接的面临港澳实体店的竞争。记者了解到,部分商品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再。
“虽然新政后不少商品比香港售价略贵,但对冲掉路费和时间成本,跨境电商在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上还是实惠不少。”广东风信子跨境商城首席运营官方桂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新政后该商城商品标价有升有降,但人流没明显变化,更多要看市民的权衡。
陈小英表示,该企业也在极力压缩中间环节成本,并且寻求采购渠道上的空间,以增强平台商品对港澳的价格优势,“还是能有不少产品更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