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目前青海春天旗下子公司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已经停止生产,公司在多方沟通,等待监管部门的具体说法。而这次停产影响巨大,可能导致青海春天巨亏甚至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措施(即ST)。
3月29日晚间,青海春天(600381.SH)发布公告称,收到国家食药监总局《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下称:《告知书》)要求,因冬虫夏草产品相关试点工作被停止,应停止“极草”冬虫夏草纯粉片相关产品生产经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目前青海春天旗下子公司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下称:“春天药用”)已经停止生产,公司在多方沟通,等待监管部门的具体说法。而这次停产影响巨大,可能导致青海春天巨亏甚至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措施(即 ST)。
30日,记者致电青海春天对外宣传部门负责人张素贞,被告知“目前处于敏感期不方面接受采访,公司公告已经做出详细说明。”
监管层叫停突袭
据悉,在前述《告知书》中国家食药监总局指出,鉴于春天药用公司冬虫夏草产品作为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产品以及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均已停止,应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生产经营。
对于要求停止生产经营,国家食药监总局给出的理由是,2013 年 5 月 2 日,国家食药总局同意青海春天作为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企业。但由于该公司申报的产品不符合保健食品国家标准,未予批准。“2016 年2 月 26 日,由于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需要,我局决定停止试点工作”。
对此,青海春天方面回应称,公司对《告知书》多处内容持有不同意见,将于近日召开紧急董事会议,商讨相关应对措施、调整生产经营事项,尽最大努力消除负面影响,减少损失。
青海春天一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产品本身没问题,现在停产了,作为上市公司只能等国家食药局给最后的身份定位。
早在2014年6月,青海省政府就向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出了“关于春天药用公司冬虫夏草产品相关事宜的函》,申请冬虫夏草作为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产品,最终获得食药监总局同意,并要求明确由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须严格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组织生产。
而在前述的《告知书》中,国家食药监总局披露,因试点中青海春天未能按照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导致其在 2015 年 7 月 11 日告知青海省人民政府停止极草产品试点。究其根本,叫停试点的主要原因是砷超标问题无法解决。
今年2月4日,国家食品药监发布《总局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指出检验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中,砷含量为4.4-9.9 mg/kg,而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 mg/kg。
青海春天面临“大考”
如今的监管突袭,令虫草产品作为主业的青海春天如临大敌。就在2015年6月12日,青海春天方才借壳贤成矿业完成上市,并更名为青海春天。
前述青海春天内部人士表示,直到3月28日拿到《告知书》才知道此情况,作为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身份也被取消了,直到现在才知道国家食药监总局发过文件。
该人士表示,8年间公司这一产品的身份变了三次,从食品到中药饮片再到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产品以及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产品。始终没有给出明确身份,而且越变越艰难。“最合理的是给予中药饮片身份,因为冬虫夏草本身就是中药材”。
悬而未决的身份之争下,该公司的业绩或受到较大冲击。截至去年 9 月 30 日,春天药用冬虫夏草纯粉片销售收入7.53亿元,占青海春天主营收的78.91%。而在2014年,青海春天总营收为20.63亿元,其中“冬虫夏草纯粉片”的营收为18.9亿元。
对此,青海春天称,春天药用面临生产经营停止的现实风险,并影响到其成品、半成品的消化,从而使该公司面临产生巨额亏损的风险,甚至被风险警示措施。
至于目前是否被要求停止销售“极草”相关产品,该青海春天内部人士表示,还没有接到具体通知。“目前公司最重要的是安排企业经营工作,以及与合作商、投资者进行沟通。”
青海春天发布公告称,如果现有极草相关产品被迫退出市场,广大合作商势必蒙受经济损失,同时可能导致春天药用今年的冬虫夏草采购计划被迫停止,公司及合作商不得不大幅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