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民健康息息相关的第七大营养素 处境尴尬
多年来,由于食物结构趋于精细化,我国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营养失衡代谢性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每年因这些“富贵病”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将近1万亿元人民币,这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一些营养失衡代谢性疾病与膳食纤维的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民众认识有多深?与国外成熟的膳食纤维产品、市场相比,我国膳食纤维产业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了望
看国外膳食纤维产业发展
欧美起步最早 日本发展最好
自1956年,英国医生Cleave推断现代“富贵病”是由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与缺乏膳食纤维所致,从而开启了膳食纤维作为当代健康卫士的功能性研究的大门。经过长期的科研、市场积累,欧美、日本等国近年来已将膳食纤维食品作为肠癌、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的主要食品,大部分面制品中如面包、面条和馒头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一定量的膳食纤维,高纤维主食已成为人们补充膳食纤维的主要途径。其消费需求正以每年10%以上的强劲速度增长。
美国膳食纤维产品研发走在世界前列
在现代社会,膳食纤维产业发展的程度与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相一致的。欧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兴起了膳食纤维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高潮。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社会经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营养代谢失衡引发的疾病增多,导致国民健康状况的急剧恶化。这促使美国营养学界和医学界加紧了对膳食纤维功能的研究。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陆续将膳食纤维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配料用于食品工业,并制成各种各样添加膳食纤维的糕点、乳制品、果酱、饮料等高纤维食品,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美国总统里根患直肠癌的消息传出后,全美甚至整个欧共体国家掀起了一股研制开发纤维食品的热潮,以往不被人们重视的食物纤维,像维生素一样成为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成为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保健食品。在市场需求的催生下,早在2009年美国高膳食纤维类产品的年销售额已超过500亿美元。
膳食纤维在全球的发展,可以说是“欧美起步最早,日本发展最好,其他国家相继跟随”。以美国为代表的膳食纤维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最早成立了膳食纤维协会(USDA)。20世纪70年代,以大豆纤维、小麦纤维为代表的天然植物纤维提取技术在美国陆续取得成功。上世纪80年代初,一种新型的天然聚合、多功能膳食纤维——聚葡萄糖在美国辉瑞公司诞生。随后,美国的科学家们用现代高技术手段,以全美最上乘的棕金车前谷为原料研制成功了“金谷纤维王”。许多膳食纤维的技术都起源于美国,并在美国问世后很快风靡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日本膳食纤维类产品占全部功能食品的近1/3
日本是对公众营养最为重视的国家,很多营养素及功能性食品在日本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良好推广。为推动膳食纤维产业发展,日本政府批准设立“全国纤维日”,以吸引媒体和公众的注意,日本的营养专家也从这个新视角教育公众。这些努力使日本功能食品市场越来越成熟,添加膳食纤维调节肠道功能的饮品尤为流行。在近10年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复的180多种特定功能性食品中,膳食纤维类产品达到了40余种,占整个功能食品的近1/3。日本的养乐多公司、雪印公司,从1986年起就陆续推出膳食纤维饮料、酸奶,颇受市场欢迎。日本大冢制药公司用聚葡萄糖制造纤维素饮品MINI FIBER,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日本年轻妇女,形成了一个“女人饮品”风味的市场。2003年,日本麒麟公司首推在啤酒中添加膳食纤维,随即在日本掀起了“健康啤酒”的新篇章。目前已有100余家知名食品公司推出带有特殊纤维标志的产品,纤维糖、食物纤维啤酒、纤维还原大米、高纤维面粉等应有尽有。其产品配方中纤维的添加量以使消费者每日摄入6克为原则,从而补充了纤维摄入的不足。
回望
中国膳食纤维产业现状
步履蹒跚 需众人拾柴 待振兴
存在问题多
消费者认知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同样不可避免的遭遇了美国当年因富裕带来的营养代谢失衡所引发疾病的持续增长。由于饮食中油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摄入量的提高,我国肥胖人群已超过2亿人。有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000多万女性和8000多万老人长期受到便秘的困扰,2亿人多高血压患者,1.6亿血脂异常者,1.14亿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的潜在患者在2亿以上。每年因“富贵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将近1万亿元人民币,这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这些“富贵病”均与膳食纤维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
面对如此境况,消费者对于膳食纤维是如何认知的?不久前,新营养市场研究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1678份有效问卷分析,不论是普罗大众还是特殊群体,他们虽然意识到补充膳食纤维的必要性,但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补充,应该选择什么样适合自己的产品。尽管一些消费者能罗列出一些膳食补充剂及保健品品牌,但他们仍固执的认为从日常膳食中补充膳食纤维更为安全。调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膳食纤维产品时并“不差钱”,他们愿意为含有膳食纤维的产品买单,但问题是他们只关注产品标签上是否标识了膳食纤维,而不关心具体成分及含量。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膳食纤维分会会长王延平认为,大众对膳食纤维有利于健康的认识肤浅,这是产业发展中的市场瓶颈,这一瓶颈影响了膳食纤维这一全民健康必需品对“富贵病”的有效防治。
膳食纤维原料开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当前膳食纤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王延平向记者表示,膳食纤维原料工业的发展水平与市场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膳食纤维的开发拥有着广阔的原料资源,其中最经济的资源是很多农产品、食品加工的下脚料。如大豆加工之后的豆渣,甘薯加工之后的薯渣,果汁加工之后的果渣,面粉加工后的麸皮等等,这些都可以用作膳食纤维的原料,但是对这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还十分不足,适合老百姓日常消费的膳食纤维方便食品更是少之又少。
扶持政策极少
政府对膳食纤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极少。王延平说,在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对营养保健产业列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其中膳食纤维食品被作为重点列入。但是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并未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出台,膳食纤维产业的发展也没有得到有效推动。
法规与标准体系严重滞后
王延平表示,在食品安全的阴影下,地方职能部门对食品企业的管理慎之又慎,加之膳食纤维是一个全新的品类,其法规与标准体系严重滞后,很多产品没有建立国家标准,导致企业办证难、检测难。
建议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将纤维营养还给食物本身
王延平认为,应组织研究膳食纤维产业,配套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他建议从国家公众营养推广的层面,强制性地将膳食纤维加入到各种主食中,将纤维营养还给食物本身,同时大力推广全谷物、全麦食品。他说,政府还应从产业资金方面扶持膳食纤维原料工业的发展,将膳食纤维的研发更多地列入科研计划。国家应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政策支持,鼓励膳食纤维企业组成产业联盟,加强学术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从而推进中国膳食纤维产业的进程。
加强膳食纤维公众宣传
王延平建议,国家应从全民健康工程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宣传部门与各地党政媒体报刊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全国膳食纤维日”,设立膳食纤维与全民健康的宣传周或宣传月。通过媒体进行公益宣传,使全民系统、科学的认识到膳食纤维与健康的关系,从而为膳食纤维的普及应用奠定消费基础,也为扩大内需奠定社会基础。
王延平认为,对膳食纤维功能食品的宣传应适度放开,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发多种形式的纤维食品,以满足人们多样性的消费习惯。对于膳食纤维的功能宣传,他认为,只要是学术上有定论,实践中有证实的,就应该放开并鼓励实事求是的宣传,这个宣传与误导消费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展望
市场前景可期 算算就知道
根据前卫生部2002年的调查显示,我国一线大城市,如:上海、广州市民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营养学标准相比,每日膳食纤维的缺失达到了65%—70%,而在全国城乡统计分析的个人平均缺失率, 也达到了约50%左右。如此大量的缺乏,是引发“富贵病”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分析研究,如果全民膳食纤维在饮食结构中保持足量摄入,再加上“三高食物”(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平衡控制和增加适量运动,那么,我国营养失衡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至少降低80%以上。这个数据让王延平看到了膳食纤维对于全民健康的巨大社会价值,他认为这是膳食纤维产业美好前景的根本所在。
王延平分析说,经过50多年的科学研究,膳食纤维的多种健康功效已被证实,膳食纤维是一个值得全民推广的普及型产品。13亿人口的全民健康产业的经济总量规模,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无法企及的。膳食纤维显着的功能以及应用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膳食纤维产业具有年均万亿元以上的经济价值。
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膳食纤维作为“其他膳食成分”的一种,首次有了特定建议量(SPL)——25克/天。参考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推荐量,建议我国成人(19—50岁)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为25—30克/天,并鼓励每日至少食用一份(60—80克)全谷物食品和400—500克蔬菜水果。
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营养学界对膳食纤维的摄入也给出了建议,即每人每天摄入量在25g—35g之间,其中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度提高到45—55g。
王延平据此算了一笔账:以一般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年度经济总量价值的战略分析,即便是按人均每日5元膳食纤维产品的消费价格计算,年均经济总量(GDP)也将突破2万亿左右。
膳食纤维有利于全民健康,已经是世界公认的科学结论。未来20年内,膳食纤维必将以其强大的需求而蓬勃发展。中国作为以传统植物性食物为主、拥有灿烂养生文化的民族,完全可以成为世界膳食纤维科研、产品及市场的中心,也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以膳食纤维为中心的健康食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