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5
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提升
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将加速
在过去几年,由于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失衡,再加上监管不力,造成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对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政府监管层面,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也明确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预计,2015年以后至2020年左右,将是我国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的加速推广期。一方面,试点城市的建设验收要加快;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推进构建全覆盖的流通溯源体系速度也有望加快。预计,食品流通溯源建设主要有四大方向:一是扩大覆盖地区范围;二是拓宽追溯品类;三是沿着种植养殖及食品加工、餐饮上下游双向渗透;四是探索模式创新。
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升,食品企业也会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快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趋势6
食品农产品全球化程度提升
利用国外资源保障国内需求
由于中国和全球的供应日趋紧密,国内外的供给、需求以及库存的波动性变化相互影响在加强。一方面,我国从海外进口更多的农产品和食品,已经成为很多农业国家和企业的关键市场。总体而言,虽然中国对于全球食品和农业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还不及对矿产品价格影响那么显著,但在某些特定品种,例如大豆,价格影响力已经非常接近。
由于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限制,我国农产品整体的内在竞争力普遍弱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南美国家。于是,一方面,国家希望通过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以及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国家也意识到大幅度增加国内供给的潜力有限,而消费需求却在城镇化、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推动下稳定增长,因此,面对预期扩大的供需缺口,更应该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适度进口,从而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企业,除了关注国内市场的情况,也要具备全球视野,不仅要关注简单的供需,还要关注包括主要出口国的政治、经济、法规、汇率等诸多方面,并评估对自身业务可能造成的影响。
趋势7
电子商务重构食品产业
市场营销锁定千禧一代
相对于传统零售渠道,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额正逐年快速增长,而中国食品电子商务正逐渐发展成为整个电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线上平台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分销渠道。全国运营的食品电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综合型平台,例如淘宝、京东等,其特点是提供平台吸引食品、生鲜厂家入驻,具有先天的流量优势。另一类是垂直型电商平台,专注于食品及生鲜品领域,自行配送,具有区域性特征,例如中粮我买网、一号店等。
在电商平台销售的食品中,进口食品和生鲜食品增长潜力尤其巨大。目前,生鲜食品只占线上平台总销售量约1%。但是在过去的3年,生鲜食品已成为很多线上零售商的主要业务,销售量也随之飞速增长。此外,进口食品销量占据中国线上食品销售量的13%。
越来越多的食品品牌正在逐渐实现商品零售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型。然而,电子商务的成功,并不是简单地把商品搬到线上,更在于推出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与对产品的预期。目前,“千禧一代”,即出生于1980年至2000年的年轻人群,占到中国总人口约30%。他们对食物品质和健康的要求更高,已经成为电商消费的主力群体。为了更好地开展市场营销,电商企业需要思考如何调整线上产品以及如何有效地锁定目标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