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领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发表讲话后,世界对中医药的关注再次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也将对我国走向世界的中医药产业战略将形成一股巨大的推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12年,在成员国中制定传统医学政策的国家增至66个,制定草药监督法规的国家增长到116个,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代码。
据了解,尽管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形势不容乐观,但中医药出口却在逆势上扬。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透露,今年1~7月中医药出口增长约10%。据其称,中国对美国出口中药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占中国中药出口的14.1%,对美出口的中药产品主要是植物提取物,占比达到78.2%。此外,刘张林还分析到,全球对中医药的总体需求是增长的,增幅平均每年在5%左右。其中,人参和枸杞是国外最受追捧的中药材,此外还有党参、当归、地黄、菊花等。这也导致了中药材的出口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一路上升。
自2012年开始,商务部对纳入统计的29种中药材的市场流通情况、价格波动情况及成因进行分析,掌握中药材流通数据信息。据其发布的《2014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4年,中药材出口平均价格上涨了10.51%,涨幅超过20%的药材包括人参、菊花、鹿茸、白术、川芎、党参等。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药材出口价格持续上涨,2011年出口均价为3.71美元/公斤,同比上涨33.59%;2012年出口均价攀升至4.25美元/公斤,同比上涨14.31%;2013年出口均价再创新高,达5.96美元/公斤,同比增幅高达40.37%;这一趋势在2014年仍然得以延续,出口均价为6.59美元/公斤,同比增幅虽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10%以上。商务部预测,中药材出口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保持上涨态势。
海外市场的旺盛需求也拉动了部分药材价格飙升。以水飞蓟为例,国内均价一直不高,但2014年同比飙涨48%,原因就是出口大幅增长,去年水飞蓟提取物出口量达942.5吨,同比增加32%。
此外,从《报告》还可以看出,在中药材流通环节中,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很多专业市场呈现持续萎缩态势,纳入统计的29种大宗中药材,有20个品种在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交易量出现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中药材产地市场却逐渐繁荣,由于靠近产地或自然环境禀赋,不少产地已发展成规范的中药材市场,如吉林抚松人参市场、云南文山州三七市场、甘肃陇西中药材市场等。其中,甘肃陇西中药材市场2014的销售额达到70亿元,规模已经超过很多中药材专业市场。
商务部认为,依托这些市场,中药材产地可建设标准化、社会化的中药材仓储基地,形成辐射全国、集约高效的中药材仓储配送体系。
不过,部分中药材产地由于盲目扩种,导致价格大起大落,“药贱伤农”的现象也开始出现。以剪口三七为例,均价从2012年的785.3元/公斤跌到去年的390.8元/公斤,价格下跌了一半,主产区云南文山州更跌到200元/公斤以下;而甘肃白条党参的均价已达28.9元/公斤的低位,预计后期市场将持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