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 .020
C 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76—2015
营 养 名 词 术 语
Terminologyofnutrition
2015-12-29 发布 2016-07-01 实施
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 布
前言…………………………………………………………………………………………………………Ⅲ
1范围………………………………………………………………………………………………………1
2总则………………………………………………………………………………………………………1
3基础营养…………………………………………………………………………………………………1
4人群营养…………………………………………………………………………………………………17
5公共营养…………………………………………………………………………………………………21
6临床营养…………………………………………………………………………………………………24
7营养学研究方法…………………………………………………………………………………………30
索引…………………………………………………………………………………………………………32
Ⅰ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营养学会、上海市营养学会、青岛大学医学院医学营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葛可佑、李珏声、赵法伋、柳启沛、程义勇、王光亚。
Ⅲ
营养名词术语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营养名词术语的定义或释义。
本标准适用于营养工作,特别是营养标准的编写和实施。
2总则
2.1
营养nutrition
人体从外界环境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其有益物质,供给能量,构成和更新身体组
织,以及调节生理功能的全过程。
2.2
营养素nutrient
食物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生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包括蛋白
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维生素等。
2.3
必需营养素essentialnutrient
人体必需,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素。
2.4
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
人体内含量及需要量相对较多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2.5
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
人体内含量及需要量相对较少的营养素,主要指维生素和矿物质。
2.6
营养学scienceofnutrition;nutrition;nutriology
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包括基础营养、食物营养、人群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
养等。
3基础营养
3.1
能量energy
3.1.1
能量代谢energymetabolism
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转移、利用及消耗过程。
3.1.2
能量平衡energybalance
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基本相等(不超过±5%)为平衡;能量
1
摄入大于消耗为正平衡;能量摄入小于消耗则为负平衡。
3.1.3
产能营养素energysourcenutrient
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能量的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3.1.4
能量系数energycoefficient
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能量系数分别为17kJ
(4kcal)、37kJ(9kcal)和17kJ(4kcal)。
3.1.5
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smrate;BMR
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基础代谢。以kJ(kcal)/(m2·h)表示。
3.1.6
基础能量消耗basalenergyexpenditure;BEE
24h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以kJ(kcal)/d表示。
3.1.7
静息代谢率restingmetabolicrate;RMR
机体进食后3h~4h,没有骨骼肌活动的静息状态下,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以
kJ(kcal)/m2h表示。
3.1.8
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energyexpenditure;REE
机体在没有骨骼肌活动的静息状态下,24h的能量消耗。以kJ(kcal)/d表示。
3.1.9
相对代谢率relativemetabolicrate;RMR
表示能量代谢的一种相对值。计算见式(1):
相对代谢率=体力活动时的能量消耗-安静时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1)
3.1.10
代谢当量metabolicequivalent;MET
运动时的代谢率与安静时的代谢率的比值,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活动强度的指标。机体坐位
休息时,每分、每千克体重摄氧3.5mL,定为1MET。
3.1.11
身体活动水平physicalactivitylevel;PAL
总能量消耗(TEE)与基础能量消耗(BEE)的比值,用以表示身体活动强度。计算见式(2):
身体活动水平(PAL)=总能量消耗(TEE)
基础能量消耗(BEE)…………………………(2)
3.1.12
总能量消耗totalenergyexpenditure;TEE
即24h消耗的总能量,包括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热效应、生长发育、妊娠营养储备、孕妇泌乳
等所消耗的能量。
3.1.13
食物热效应thermiceffectoffood;TEF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dynamicaction;SDA
人在摄食,对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过程中所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现象。碳水化合物、脂肪、
2
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分别为其产能量的5%~10%、0%~5%、20%~30%。
3.1.14
氧的热当量thermalequivalentofoxygen
氧热价
食物在氧化时,每消耗1L氧所产生的能量。
3.1.15
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respiratoryquotient;NPRQ
碳水化合物、脂肪氧化时产生CO2量和耗O2量的容积比。
3.1.16
能量需要量energyrequirement
估计能量需要量estimatedenergyrequirement;EER
满足机体总能量消耗所需的能量。即满足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热效应等所消耗的能量,以及
儿童期的生长发育、妊娠期的营养储备、哺乳期泌乳等所需要的能量。
3.2
蛋白质与氨基酸proteinandaminoacid
3.2.1
蛋白质protein
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一类含氮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3.2.1.1
完全蛋白completeprotein
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当,不仅能维持人体健康,并能促进生长发育的食物蛋白质。如
乳类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蛋类中的卵清蛋白等。
3.2.1.2
半完全蛋白partiallycompleteprotein
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不适当,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蛋白质。如小麦中
的麦胶蛋白。
3.2.1.3
不完全蛋白incompleteprotein
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不能促进生长发育也不能维持生命的蛋白质。如胶原蛋白、玉米胶蛋
白、豆球蛋白等。
3.2.1.4
参考蛋白质referenceprotein
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用作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参照物。常用鸡蛋
蛋白质和乳蛋白质。
3.2.1.5
蛋白质折算系数nitrogenproteinconversionfactor
蛋白质系数
食物中的总氮量折算成蛋白质量的系数。一般为6.25。
3.2.1.6
粗蛋白质crudeprotein
食物中通过含氮量测定推算出来的蛋白质。计算见式(3):
粗蛋白质=食物样品含氮(N)(g)×6.25
食物样品重量(g)×100%……………………(3)
3
3.2.1.7
氮平衡nitrogenbalance
摄入氮与排出氮的动态平衡。摄入氮=排出氮,为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为正氮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为负氮平衡。
3.2.1.8
必要氮损失obligatorynitrogenlosses
无氮(蛋白质)膳食条件下,机体经粪便、尿、皮肤及其他途径排出的氮。
3.2.1.9
代谢氮metabolicnitrogen
无氮(蛋白质)膳食条件下,机体由尿和粪便中排出的氮。包括尿内源氮和粪代谢氮。
3.2.1.10
粪代谢氮metabolicfecalnitrogen
无氮(蛋白质)膳食条件下,机体由粪便排出的氮。
3.2.1.11
尿内源氮urineendogenousnitrogen
无氮(蛋白质)膳食条件下,机体由尿排出的氮。
3.2.1.12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apparentproteindigestibility
不考虑粪代谢氮时,机体对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程度。计算见式(4):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摄入氮-粪氮
摄入氮×100%……………………(4)
3.2.1.13
蛋白质真消化率trueproteindigestibility
在考虑粪代谢氮时,蛋白质吸收量占摄入量的百分比。计算见式(5):
蛋白质真消化率=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
摄入氮×100%………………(5)
3.2.1.14
蛋白质生物价biologicalvalue;BV
蛋白质储留量占吸收量的百分比。计算见式(6):
蛋白质生物价=储留氮
吸收氮×100%…………………………(6)
其中储留氮及吸收氮的计算见式(7)、式(8):
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7)
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8)
3.2.1.15
蛋白质净利用率netproteinutilization;NPU
蛋白质真消化率与蛋白质生物价的乘积。计算见式(9):
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真消化率×蛋白质生物价……………………(9)
3.2.1.16
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nefficiencyratio;PER
在规定条件下,实验动物每摄入1g蛋白质体重增加量(g)。计算见式(10):
蛋白质功效比值=实验期内动物体重增加克数
实验期内摄入的蛋白质克数……………………(10)
4
3.2.1.17
氨基酸模式aminoacidpattern
氨基酸相对比值
以蛋白质中含量最少的色氨酸为1,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和它的比值。
3.2.1.18
氨基酸评分模式aminoacidscoringpattern
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所用参考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
3.2.1.19
氨基酸分aminoacidscore;AAS
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第一限制氨基酸量(mg/g)与参考蛋白质每克氮相应氨基酸量(mg/g)之
比。计算见式(11):
氨基酸评分=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第一限制氨基酸量(mg/g)
参考蛋白质每克氮相应氨基酸量(mg/g)×100………(11)
3.2.1.20
蛋白质消化率校正的氨基酸评分proteindigestibility-correctedaminoacidscore;PDCAAS
氨基酸评分与蛋白质真消化率的乘积。计算见式(12):
PDCAAS=氨基酸评分×蛋白质白质真消化率……………………(12)
3.2.1.21
蛋白质互补作用proteincomplementaryaction
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之间相互补充,提高食物蛋白
质营养价值的作用。
3.2.1.22
酪蛋白casein
乳中含有的一类蛋白质。由α-酪蛋白、β-酪蛋白、γ-酪蛋白和κ-酪蛋白组成。
3.2.1.23
抗生物素蛋白avidin
蛋清中的一种碱性糖蛋白。与生物素结合形成复合物,影响生物素的吸收。
3.2.1.24
血红蛋白hemoglobin
人体血液中一类红色含铁的携氧蛋白质。包括脱氧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碳氧
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
3.2.1.25
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
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的产物,为变性的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
3.2.2
氨基酸aminoacid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同时具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化合物。
3.2.2.1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
人体必需,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
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3.2.2.2
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aminoacid
人体需要,但能在体内合成,非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
5
丙氨酸、脯氨酸等。
3.2.2.3
生糖氨基酸glycogenicaminoacid
在代谢中可以作为丙酮酸、葡萄糖和糖原前体的氨基酸。
3.2.2.4
生酮氨基酸ketogenicaminoacid
经过代谢能产生酮体的氨基酸。
3.2.2.5
生酮生糖氨基酸ketogenicandglycogenicaminoacid
经过代谢,既能产生酮体,又能转化为葡萄糖的氨基酸。
3.2.2.6
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aminoacid;BCAA
侧链有分支结构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均为必需氨基酸。
3.2.2.7
含硫氨基酸sulfurcontainingaminoacid
分子结构中含有硫原子的一类氨基酸。包括甲硫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
3.2.2.8
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lyessentialaminoacid
包括两种,一是在创伤、感染、剧烈运动及高分解代谢等特殊条件下,成为必需的氨基酸。如精氨酸
和谷氨酰胺。二是能减少必需氨基酸需求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半胱氨酸。
3.2.2.9
限制氨基酸limitingaminoacid
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含量相对较低,影响蛋白质利用率的必需氨基酸。
3.2.2.10
异亮氨酸isoleucine;Ile
2-氨基-3-甲基戊酸
一种支链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3.2.2.11
亮氨酸leucine;Leu
2-氨基-4-甲基戊酸
一种脂肪族支链非极性的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生糖氨基酸。
3.2.2.12
赖氨酸lysine;Lys
2,6-二氨基己酸
蛋白质中唯一带有伯氨基侧链的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3.2.2.13
甲硫氨酸methionine;Met
蛋氨酸
2-氨基-4-甲巯基丁酸
一种含硫的非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6
3.2.2.14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
2-氨基-3-苯基丙酸
芳香族、非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糖生酮氨基酸。
3.2.2.15
苏氨酸threonine;Thr
2-氨基-3-羟基丁酸
一种含有一个醇式羟基的脂肪族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3.2.2.16
色氨酸tryptophan;Try
2-氨基-3-吲哚基丙酸
一种芳香族、杂环、非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
3.2.2.17
烟酸当量niacinequivalent;NE
膳食摄入烟酸与在体内由色氨酸转化生成的烟酸之和。计算见式(13):
烟酸当量(mg)=烟酸(mg)+1/60色氨酸(mg)……………………(13)
3.2.2.18
缬氨酸valine;Val
2-氨基-3-甲基丁酸
一种支链非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
3.2.2.19
组氨酸histidine;His
2-氨基-3-咪唑基丙酸
一种碱性及极性的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
3.2.2.20
胱氨酸cystine
由两个半胱氨酸残基通过二硫键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
3.2.2.21
半胱氨酸cysteine;Cys
2-氨基-3-巯基丙酸
脂肪族含巯基的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
3.2.2.22
酪氨酸tyrosine;Tyr
2-氨基-3-对羟苯基丙酸
一种含有酚羟基的芳香族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和生酮生糖氨基酸。
3.2.2.23
精氨酸arginine;Arg
2-氨基-5-胍基戊酸
一种脂肪族碱性含有胍基的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
3.2.2.24
谷氨酰胺glutamine;Gln
2-氨基-5-羧基戊酰胺
谷氨酸的酰胺。人体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
7
3.2.2.25
天冬氨酸asparticacid;Asp
2-氨基-4-羧基丁酸
一种脂肪族的酸性的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是神经递质。
3.2.2.26
谷氨酸glutamicacid;Glu
2-氨基-5-羧基戊酸
谷氨酰胺、脯氨酸以及精氨酸的前体物质。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由葡萄糖转变而来。
3.2.2.27
甘氨酸glycine;Gly
2-氨基乙酸
最简单的天然氨基酸。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由葡萄糖转变生成。
3.2.2.28
丝氨酸serine;Ser
2-氨基-3-羟基丙酸
一种脂肪族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3.2.2.29
丙氨酸alanine;Ala
2-氨基丙酸
一种脂肪族非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
3.2.2.30
脯氨酸proline;Pro
吡咯烷酮羧酸
一种环状的亚氨基酸。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
3.2.2.31
牛磺酸taurine
氨基乙磺酸
半胱氨酸在体内氧化并脱羧的产物,可与胆汁酸结合生成胆汁盐。
3.3
脂类lipids
脂肪和类似脂肪物质的统称。包括三酰甘油、磷脂和固醇类。
3.3.1
脂肪fat
由1分子甘油和1~3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酯。包括一酰甘油、二酰甘油、三酰甘油。
3.3.1.1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中性脂肪neutralfat
由甘油的3个羟基与3个脂肪酸分子酯化生成的甘油酯。
3.3.1.2
粗脂肪crudefat
食物中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乙醚或石油醚)的化合物总称。除三酰甘油外,还包括磷
脂、固醇、色素等。可通过索氏提取法或罗高方法等测定。
8
3.3.1.3
总脂肪totalfat
通过测定食品中单个脂肪酸含量并折算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总和来获得脂肪含量称为总脂肪。
3.3.1.4
脂肪酸fattyacid
一类羧酸。其结构通式为CH3(CH2)nCOOH。按碳原子数分为短链(2C~4C)、中链(6C~12C)、
长链(14C~24C)脂肪酸;按其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按
含双键数目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按羧酸不饱和双键出现的位置分为ω-3、ω-6、ω-7
和ω-9系或n-3、n-6、n-7和n-9系脂肪酸;按羧酸的空间结构又分为顺式和反式脂肪酸。
3.3.1.5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fattyacid;SFA
碳链上不含双键的脂肪酸。如软脂酸(C16∶O)、硬脂酸(C18∶O)。
3.3.1.6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fattyacid
碳链上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如油酸(C18∶1)、棕榈油酸(C16∶1);亚油酸(C18∶2)、
亚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
3.3.1.7
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fattyacid;MUFA
碳链上含有一个双键的脂肪酸。如油酸(C18∶1)、棕榈油酸(C16∶1)。
3.3.1.8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PUFA
碳链上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如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
(C20∶4)。
3.3.1.9
长链脂肪酸longchainfattyacid;LCFA
碳原子数为14~24的脂肪酸。如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
(C18∶2)、α-亚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二十碳五烯酸(C20∶5)、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3.3.1.10
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fattyacid;MCFA
碳原子数为6~12的脂肪酸。如常见的辛酸(C8∶0)、癸酸(C10∶0)。
3.3.1.11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fattyacid;SCFA
碳原子数为2~4的脂肪酸。如常见的丁酸(C4∶0)。
3.3.1.12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EFA
人体必需,自身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C18∶2)和α-亚麻酸(C18∶3)。
3.3.1.13
亚油酸linoleicacid
含18碳原子2个双键的ω-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多种植物油脂中的必需
脂肪酸。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