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现场 李林蔚摄
浙江在线-健康网2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许斌)1月30日晚,大雪夜,天寒地冻。浙江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带着当天下午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赶往河北。在那,有一名仅2岁的白血病患儿在等着他去救助。彼时,这些造血干细胞的主人正躺在浙江省中医院的病床上,身体仍有些虚弱。
十年前,临海姑娘赵敏芬献了一次血,十年后,她的造血干细胞与河北一名2岁白血病男孩初配成功。赵敏芬自己也没想到,十年前一次带有偶然性质的行为,会给一个家庭带来生命的希望。同时,她也成为浙江省第39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时钟拨回2007年夏天。正值青春的赵敏芬刚刚从护理专业毕业,在台州医院当一名实习生。有一天,赵敏芬在临海崇和门广场献血时,看到献血车上的宣传资料里有一份有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内容,里面有提及可以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资料录入中华骨髓库,没有过多的犹豫,赵敏芬当即填写了资料。
填完资料后,赵敏芬也没把这事放在心里,因为非亲属关系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匹配,几率是百万分之一。
10年后的2017年6月8日,赵敏芬接到一个自称是临海红十字会的陌生电话。“对方说我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个2岁的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问我愿不愿意帮帮这个不幸的孩子?”一开始,赵敏芬以为是个诈骗电话,经再三确认,她终于想起十年前那次偶然的资料填写。
想都没想,赵敏芬一口答应了下来,她想救下那孩子。
尽管赵敏芬已下定决心,但家人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反对声很强烈。为了说服家人,赵敏芬自学了大量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一遍遍地给家里人科普。
“提取血液里的造血干细胞,要在捐献者体内注入抗凝剂及其他一些药物,这可能会造成捐献者脾脏出血,腰酸背痛或者是过敏症状。”在赵敏芬心里,紧张在所难免,但与一条人命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
捐献者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半年多来,“微胖”的赵敏芬坚持运动,在确保身体健康的同时,成功减重10多斤。在饮食上,曾经无辣不欢的赵敏芬把辣给“戒”掉了,有时候实在馋了,她就拿筷子蘸了一点,过把嘴瘾。赵敏芬的努力,都是为了“救人”。而她的单位在知道这事后,特地给她批了15天的长假。
今年1月30日,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的一间病房内,红黄色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经由细长导管,从赵敏芬体内缓缓流入收集袋,历经5个多小时的长久等待,132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自该医院紧急送往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