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雨夹雪让杭城秒入“冰冻模式”。随着气温的一次次突破新低,感冒的患者渐渐多了起来,惊心动魄的事件接二连三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上演。
一名30多岁的年轻男子感冒后发展成爆发性心肌炎,命悬一线。之后5天内,浙江省人民医院又陆续收治4名重症肺炎等危重病人。危急时刻,重症监护室(ICU)“叶克膜”(英文缩写ECMO,俗称人工心肺机)团队10多名医护在众多学科配合及兄弟医院支持下,竭尽全力,初战告捷,爆发性心肌炎病人心脏“休息”5天后已恢复自主跳动,其他几位危重病人目前情况稳定。
危重病人涌来
4台“人工心肺机”同时工作
“如此集中地送来危重病人,同时启动4台人工心肺,在我院还是第一次,省内也罕见。”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孙仁华教授感叹道。
1月21,一名30多岁的男子被紧急送至浙江省人民医院。他有着与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相似的经历——开始3天是没有明显诱因地出现发热、乏力,以为是普通感冒,可服下感冒药并没有好转,而后出现腹泻,病情迅速恶化。
从当地医院转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后,患者已出现意识不清,室性心动过速等情况,尽管做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综合处理,血压和心率仍极不稳定。高热、寒颤……情况十分危急。
医生诊断为重症心肌炎、心源性休克,此时,他的心脏已衰弱不堪。孙仁华教授等当机立断,指挥体外生命支持团队立即给该男子上人工心肺机,让心脏暂停“工作”。 经过救治,该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良好,撤去“叶克膜”支持后,已“休养生息”5天的心脏终于恢复自主跳动。
抢救进行时
1月23日,一名64岁重症肺炎患者也被紧急送往浙江省人民医院。记者了解到,患者咳嗽、气急1个多月,病情恶化后,在外院已用上“叶克膜”,但治疗7天后仍难以撤离“叶克膜”支持。联系孙仁华教授后,通过长达4小时的转运,顺利转入浙江省人民医院ICU救治。
不容医生护士喘口气,25日又来了两名重症肺炎患者,年龄分别是40多岁和60多岁;紧接着26日,120急救车碾过积雪,将一名50岁的危重“肺栓塞”病人送到医院。病人危在旦夕,均需“叶克膜”支持,否则难以维持生命。在短短几天,同时有如此多患者需要“叶克膜”支持,在浙江实属少见。
然而,一个难题摆在专家们面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这么多机器设备同时运作!病情刻不容缓,救人要紧,孙仁华教授和洪军副主任医师第一时间联系省内多家兄弟医院ICU,得到大力支持。很快,三台“叶克膜”仪器及管路从不同医院先后送达浙江省人民医院。
26日,下班时间到了,ICU “叶克膜”团队医生护士谁也不肯离开岗位。医生江玲芝原本答应女儿晚上陪她去打雪仗,只能爽约了,“她大起来会理解,这是作为母亲又是一名医生该做的事情。”在超声科、输血科、血管外科等众多科室协助下,4台“叶克膜”同时工作,为危重患者搭起生命的最后防线。此时ICU呼邦传主任医生及助手已累得直不起腰,不少人晚饭已变成冰冷的宵夜。
叶克膜在工作
冰天雪地易感冒
出现关节酸痛、胸闷气喘要小心
孙仁华教授介绍,“叶克膜”(英文缩写ECMO)这颗人工心肺通过血泵将身体里的血液引至膜肺中,通过气体交换,使新鲜富氧血液回输至身体里。这种体外心肺循环系统,对肺创伤、肺栓塞或慢性肺病、爆发性心肌炎等心脏衰竭或是肺脏衰竭的病人可作为一个短期辅助及支持生命的系统。
浙江省人民医院ICU自2006年在浙江省内首次将ECMO技术用于成人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并获得成功,2016年4月成立“体外生命支持中心”,支援服务于基层医院20多次。
孙仁华教授提醒,近来冰天雪地,气温较低,重症肺炎、爆发性心肌炎等接踵而至,危重病人数量明显增加。“从抢救的危重病人来分析,大都与寒冷天气、病毒感染造成感冒发烧有关。”孙仁华表示,很多人把发烧、干咳等症状当成小感冒,事实上大部分感冒确实不必恐慌,但要警惕部分病毒侵入肺部、心脏危及生命。如果出现关节酸痛、胸闷气喘或咳血性痰等症状,须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