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三观不合,八字不合,属相不合,你听过血型不合吗?
如果夫妻俩血型不合,宝贝恰好遗传了父亲的血型,就会发生与孕妈血型不合的现象,最终导致新生儿溶血的可能,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就抢救了一个患有重度溶血病的婴儿。
宝宝出生没多久经历2次“大换血”
只因与妈妈血型不合
11月14日,二胎妈妈陈女士在浙大一院剖宫产诞下一名6斤重的男婴,和大女儿一起凑成一个“好”字,本来是件皆大欢喜的事,可孩子出生不到半小时,可怕的情况发生了——只见他全身皮肤苍黄,脸色惨白,呼吸急促,检查发现他肝脾肿大,血红蛋白仅78g/L(正常新生儿为145g/L)。
新生儿溶血病!这个名称浮现在值班医师的脑海里,一询问,果然母亲血型为B型Rh阴性血,母子Rh血型不合。
此时,孩子体内红细胞不断地在溶解破坏,血液中胆红素持续增高,血色素不断下降,气促愈发明显,全身皮肤苍黄逐渐加深,被确诊为重度新生儿Rh溶血病,命悬一线。
浙大一院新生儿科主任王春林接到值班医生电话后,一边紧急给孩子照“蓝光”退黄,实施白蛋白、丙球等治疗措施,一边给输血科谢珏主任打电话,请她安排Rh阴性的“熊猫血”,他心里清楚,只有换血才能有效阻断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否则,可能造成孩子脑瘫、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
稀少的Rh阴性血型人群,为血源的供给增加了难度,在谢珏主任的联系沟通下,次日晚上10点左右,省中心血站的Rh阴性血终于送到病房。这时,患儿已躺在辐射床上,左右臂已建立动、静脉通道,医护人员已穿好隔离衣,戴好口罩、帽子静候在床边。
换血正式开始。整个过程并不容易,一方面,新生儿血管细,穿刺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换血可能造成血压波动,易出现肠道缺血坏死、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大出血等并发症。医护人员一刻也不敢松懈,2小时15分钟后,换血结束,满满500ml,相当于给患儿的血换了2遍,孩子转危为安。然而,就在换血后的一天,血液中胆红素又升高了,危机再次来袭,医护人员当机立断,又给孩子换了500ml血。
目前,孩子生命体征平稳,仍在新生儿科住院。
这两种血型的准妈妈要特别注意
产检时这个项目一定要做
谢珏主任介绍,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往往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是引起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病因之一。事实上,母子血型不合并不少见,但大部分是不会发生溶血的,不过,这两种血型的准妈妈要提高警惕:
O型血
如果准妈妈是O型血,而准爸爸是A/B/AB型血,就有可能发生ABO溶血,这种情况下,溶血症多发生在第一胎,发病率为4%,一般病情较轻。
Rh阴性血
如果孕妈是RH阴性血,在第二次妊娠时就容易发生胎儿宫内溶血。陈女士在生大宝时并没有出现异常,自己也就没把血型不合放在心上,产检时跳过了Rh溶血检查,差点酿成悲剧。
数据显示,我国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约占85.8%,Rh溶血病约占14.2%。尽管Rh溶血病发生率明显低于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但是Rh溶血病患儿大多发病早,病情进展快,溶血程度重,易出现胆红素脑病,多需要进行换血治疗,因此要特别引起重视。
Rh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大致有3种:黄疸、贫血以及肝脾肿大。大多数Rh溶血病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会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重症Rh溶血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就可能有严重贫血或伴有心力衰竭,部分患儿因其抗体持续存在,也可能于生后3~6周发生晚期贫血;Rh溶血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增大。
对于Rh阴性准妈妈来说,如何早期预防以减轻宝宝发生Rh溶血病后面临的风险?
谢珏主任表示,首先要做好产前诊断: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流产、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妇及其丈夫都应该进行ABO、Rh血型检查,不合者进行孕妇血清中抗体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或抗B>1:64,就有可能发生ABO溶血病。Rh阴性孕妇在妊娠16周时应检测血中Rh血型抗体作为基础值,以后每2~4周检测1次,当抗体效价上升,提示可能发生Rh溶血病。
其次,及时做好干预:Rh阴性妇女在流产或分娩Rh阳性胎儿后,应尽早注射相应的抗Rh免疫球蛋白,以中和进入母血的Rh抗原。临床上目前常用的预防方法,是对RhD阴性妇女在流产或分娩RhD阳性胎儿后,72小时内肌注抗D球蛋白300ug,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夫妻血型不合现象很普遍,新生儿溶血症也很常见,并不意味着血型不合的夫妻就不能生孩子了,只要尽早发现、及时治疗,治愈率很高,不会对孩子未来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不必太过担心。